摘要:周立言永远记得那天在县医院的场景。主治医生神情凝重地说:"周先生,您父亲的情况很不乐观。我建议你们去上海找专家看看,或许还有其他治疗方案。"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儿子,你真的决定带你爸去上海了?"母亲李秀英担忧地问道。
周立言点点头,"嗯,医生说上海的专家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那…我们住在哪里?"
"我已经联系了姑姑,她说可以让我们借宿。"
李秀英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希望你爸能快点好起来。"
周立言永远记得那天在县医院的场景。主治医生神情凝重地说:"周先生,您父亲的情况很不乐观。我建议你们去上海找专家看看,或许还有其他治疗方案。"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周立言原本平静的生活。他看着病床上憔悴的父亲,心中充满了不甘和焦虑。父亲周建国曾经是一个身材高大、精力充沛的人,总是笑呵呵地跟邻居们打招呼。现在,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身形消瘦,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无助。
回家后,周立言和母亲李秀英商量了许久,最终决定带父亲去上海。李秀英虽然担心,但还是支持儿子的决定。她知道,这可能是丈夫最后的希望了。
"我给姑姑打个电话吧,看看能不能在她家借住一晚。"周立言说。
李秀英点点头,"也好,省得再找酒店。记得带点家乡特产去。"
周立言拨通了姑姑周美玲的电话。电话那头,周美玲热情地说:"当然可以来我家住!你们什么时候到?我让你表哥去接你们。"
挂掉电话后,周立言松了口气。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的话:"你姑姑是个好人,当年要不是她帮忙,我们家可能就熬不过那个难关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周建国刚开始做小生意,遇到了一些困难。是周美玲借给他一笔钱,帮他度过了难关。从那以后,周建国一直心存感激,每次提起妹妹都满是赞美之词。
02出发那天,李秀英精心准备了家乡的腊肉和咸鸭蛋。这些都是周美玲最喜欢的家乡味道。周建国虽然身体虚弱,但眼神中依然透露着期待。"多年没见你姑姑了,也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他轻声说。
周立言扶着父亲,小心翼翼地帮他穿上外套。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周立言心中一阵酸楚。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能轻松地把他举过头顶,现在却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高铁缓缓驶入上海站时,周立言扶着父亲走下车。站台上,表哥周浩正笑着向他们挥手。"二叔,立言,这边!"
周浩开着一辆豪华SUV,把他们送到了姑姑家。一路上,周浩热情地介绍着上海的变化,但周立言注意到,他很少询问周建国的病情。
当车子停在一栋高档公寓楼下时,周立言惊讶地发现,姑姑家居然是一栋位于市中心的复式公寓。他记得上次来上海时,姑姑家还住在郊区的小区里。看来这些年,姑姑家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进门后,周美玲热情地迎了上来。"哥,你们终于来了!快进来坐。"她接过李秀英手中的礼物,随手放在了一旁的柜子上。周立言注意到,姑姑并没有打开看里面的东西,这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03周立言注意到姑父王德明的表情似乎有些不自然。他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就借口工作匆匆离开了。周立言回想起小时候来姑姑家,姑父总是很热情,会带他去公园玩。现在的冷淡态度,让他感到有些失落。
晚上,周美玲提议去附近的超市买些水果。周立言主动要求陪同,他想借此机会和姑姑多聊聊。在超市里,周美玲挑选着各种昂贵的进口水果,周立言忍不住说:"姑姑,不用买这么贵的,随便买点就行。"
周美玲笑着说:"没事,你爸生病了,就该吃点好的。"
就在这时,他们在停车场意外遇到了周浩和他的妻子李婷。
"妈,你们怎么来了?"周浩惊讶地问。
周美玲笑着说:"买点水果给你二叔吃。"
李婷撇了撇嘴,小声对周浩说:"又要花钱了,真不知道他们来干嘛,又不是我们能治好的。"
周浩赶紧制止了妻子,但周立言已经听到了。他感到一阵心寒,但为了不让姑姑难堪,假装没听见。这个瞬间,周立言突然意识到,也许这次上海之行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回到家后,周建国正坐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夕阳的余晖洒在他消瘦的脸上,显得格外苍老。周立言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
周建国回过头,露出一个微笑:"立言,你还记得我小时候给你讲的蒲公英的故事吗?"
周立言点点头,"记得,您说蒲公英虽然飘得很远,但最终还是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周建国笑了笑,"是啊,无论走多远,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说着,他的目光又投向远方,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04周立言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他想说些安慰的话,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晚餐是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中餐厅。菜品精致可口,但周立言注意到父亲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姑父和表哥一家全程谈论着工作和投资,鲜少关心周建国的病情。李秀英不时地给丈夫夹菜,眼中充满了心疼。
周立言试图引导话题到父亲的病情上,但每次话题刚起,就被姑父或表哥岔开。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仿佛父亲的病成了一个不该被提及的禁忌。
回到姑姑家后,周美玲安排周立言和父亲住在客房。房间很宽敞,但周立言总觉得有些冷清。他帮父亲洗漱完毕,陪着他入睡,然后自己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夜景发呆。
深夜,周立言被客厅传来的争吵声惊醒。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仔细听着外面的对话。
"你就非要让他们来吗?你不知道现在医疗费有多贵吗?"姑父的声音充满怒气。
"他们是我的亲人,我怎么能不管?"周美玲反驳道。
"亲人?当年要不是你,我们早就移民了!现在好了,还要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哥当年帮过我们那么多!"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是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周立言躺在床上,心如刀绞。他没想到,表面的和睦下竟然隐藏着如此深的矛盾。他看了看熟睡的父亲,庆幸他没有听到这些伤人的话。
第二天早上,周建国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剧烈咳嗽,脸色变得煞白。周立言慌忙叫了救护车,将父亲送往医院。在救护车上,周建国紧紧握住儿子的手,虚弱地说:"立言,不要麻烦你姑姑了,我们回家吧。"
周立言强忍泪水,安慰道:"爸,没事的,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医生了。"
在医院里,周美玲和王德明也赶来了,但他们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周美玲问了几句病情,就坐在一旁玩手机。王德明更是一直在打电话,似乎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主治医生告诉周立言,他父亲的情况非常严重,需要立即做出是否继续治疗的决定。"如果继续治疗,可能会延长病人的生命,但痛苦也会加剧。如果选择放弃治疗,我们可以采取舒缓治疗,让病人走得更安详一些。"医生说。
周立言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他看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了昨晚听到的争吵,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多么希望能够挽救父亲的生命,但又不忍心看着父亲承受更多痛苦。
就在这时,周建国醒了过来。他虚弱地招呼儿子过去,轻声说:"立言,不要为难了。我们回家吧,我想在家里度过最后的日子。"
周立言泪如雨下,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他明白,这可能是父亲最后的心愿了。
最终,周立言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不再进行痛苦的治疗。他们决定回家乡,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
06当周立言告诉姑姑这个决定时,他注意到姑姑和姑父脸上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这让他心里更加难过。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立言和母亲轮流守在父亲身边。他们回到了家乡,在父亲熟悉的小院子里。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探望。周建国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似乎好了很多。他常常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和老朋友们聊天,回忆往事。
周美玲和王德明偶尔会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但每次通话都显得匆忙而疏离。周立言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耐烦,但他选择不说破,只是简单地回复父亲的情况。
一个月后,周建国在家中安详地离世。他走得很平静,仿佛只是睡着了。周立言和李秀英悲痛欲绝,但也庆幸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在家乡度过的。
周美玲一家赶来参加葬礼,但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显得过于冷静。处理后事时,周立言感受到了他们的敷衍和不耐烦。这让他更加确信,当初选择回家是正确的决定。
葬礼结束后,周立言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后悔。他不断地问自己:如果当初没有去上海,是不是父亲就能多活几天?如果没有借住在姑姑家,是不是就不会发现这些令人心寒的真相?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周立言发现了一叠泛黄的信件和日记。通过这些文字,他更深入地了解了父亲的内心世界。父亲曾经写道:"我知道美玲过得很好,但我希望她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一家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亲情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07这些话让周立言泪如雨下。他意识到,父亲一直都明白家庭中存在的矛盾,但仍然选择了宽容和理解。父亲的大度和智慧让周立言感到既羞愧又敬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立言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他更加努力工作,希望能为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同时,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
一天,周立言收到了周美玲的短信:"立言,对不起。我们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父亲的离世让我意识到,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
周立言盯着手机屏幕许久,内心挣扎着该如何回复。最终,他写道:"姑姑,我理解。但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淡忘。不过,我相信爸爸会希望我们保持联系的。"
这次简短的交流成为了修复关系的开始。虽然他们之间的裂痕难以完全弥合,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周立言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常常想起父亲讲的蒲公英的故事,明白了无论生活将他带到哪里,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自己的根,珍惜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来源:小灰灰游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