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汇总:泉果、睿远、天弘基金等181家明星机构调研立讯精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4 18:41 2

摘要:公司在并购前已对标的资产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细致的沙盘推演,后续我们将通过详细了解标的团队的短板情况、深度剖析客户的痛点所在,凭借公司自身在经营管理、智能制造以及垂直整合等领域的显著优势,帮助并购标的快速改善短板、提升效益,赢得客户对团队能力的高度信任,

立讯精密

重点机构:

泉果基金:赵浩

睿远基金:朱璘、杨维舟

上海睿郡资产:张航

天弘基金:申宗航

兴证全球基金:沈安妮、乔迁、杨宇辰

易方达基金:祁禾

富国基金:孙权、黄天擎

泓德基金:孟焱毅

华夏基金:郑晓辉

交银施罗德基金:高扬、于畅

调研摘要:

1、公司本次收购闻泰部分资产后,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答:本次收购与公司“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公司在并购前已对标的资产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细致的沙盘推演,后续我们将通过详细了解标的团队的短板情况、深度剖析客户的痛点所在,凭借公司自身在经营管理、智能制造以及垂直整合等领域的显著优势,帮助并购标的快速改善短板、提升效益,赢得客户对团队能力的高度信任,同时通过双方团队的深度融合,包括人员、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整合,大幅提升团队内部的凝聚力,让整合后的团队成为每一位客户的不二之选。

基于公司在客户资源、产品研发以及精益管理方面的深厚底蕴,在完成股权资产交割后,无论是 ODM业务(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还是OEM业务(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都有望实现经营效益的显著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2、对于本次收购,请问是否对公司整体财务表现有影响?未来的盈利规划如何?

答:如公告所述,本次收购所涉及的过渡期损益将在最终交易价格中予以扣减。过往数月,闻泰业务在新产品导入及新订单承接环节存在阶段性的缺口,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公司将充分发挥业务协同效应,通过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以及持续优化内部管理等一系列举措,确保标的资产在完成交割后,达成更为优化的效益目标。经公司专业团队深入的沙盘推演,我们希望在本年度实现ODM业务与OEM业务的损益平衡。并且,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这两项业务达到公司现有的经营水准。

当前,公司已与标的公司展开积极的协商沟通,并深度介入其日常经营活动。通过几个月时间持续不断的优化改进工作,我们有信心在保障客户权益、使其安心的同时,助力标的公司团队实现平稳过渡,为后续正式完成交割后的深度协同合作筑牢坚实基础。

3、您认为闻泰过去的ODM业务盈利性不足的核心症结何在?应如何通过优化策略提升其盈利水平?

答:通过近两至三个月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我们认为闻泰ODM业务盈利水平欠佳的原因可归结为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原因。

从外部因素来看,鉴于当前行业竞争格局,闻泰在商务策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显著的压力与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产品定价空间受限,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进而压缩了闻泰ODM业务的利润边际。

就内部因素而言,闻泰的ODM团队在专业能力与工作表现方面值得肯定,但在供应链、研发与制造环节之间的协同性方面存在明显的改善空间。这种协同不足导致资源在各环节间的传递与衔接不畅,诸多潜在效益未能充分释放。在ODM这类高度依赖资源整合与高效协同的业务模式下,内部协同机制的优化对提升盈利水平至关重要。即便拥有卓越的团队与优秀的领导力,若协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难以达成预期的业务效益目标。

基于此,在介入闻泰的运营管理工作后,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协同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显著优势,助力其优化供应链、研发与制造之间的协同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进而实现盈利水平的显著提升。

4、本次收购完成后,立讯对于海外ODM业务的整合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本次收购圆满完成后,公司将充分依托全球制造基地资源,与闻泰所具备的海外ODM产能资源展开深度的互补与协同合作。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效率,构建更为稳固且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近期,公司已与客户开展了密切且深入的沟通交流。针对双方资源整合后所形成的更为完备、全面的产能配套方案,客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出强烈的期待。这一积极反馈将成为公司在ODM领域持续深耕、进一步强化客户信任关系的重要契机与有力支撑,助力公司在该领域实现更具规模与质量的发展。

5、对于收购ODM业务,公司未来的资本开支规划如何?预期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合理ROE水平?行业未来的竞争态势如何?

答:基于对闻泰ODM业务过往高峰期所配置的土地、厂房以及设备资源,从现阶段来看,已足以支撑后续业务的开展。未来需要追加的资本支出(CAPEX),主要聚焦于因客户新产品需求而衍生的差异化制程。这意味着资本开支将紧密围绕客户产品特性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确保资源投入精准匹配业务发展。

在未来2-3年内,随着闻泰ODM业务盈利水平逐步提升,我们预期该业务板块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将超越立讯现有ROE水平。这是我们的目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公司始终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抓住市场机会,致力于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行业注入活力,推动行业竞争格局朝着正向循环方向演进。携手行业内各方共同推动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券商研报:

新诺威

重点机构:嘉实基金、景顺长城

调研摘要:

1、SYS6010注射液(EGFRADC)研究进展、适应症开发情况、数据发表计划,以及ADC平台未来关注方向等。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本产品的研发,对EGFRADC肺癌突变的一线二线三线治疗都在探索。国内临床针对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的III期临床正在准备启动,相关信息可从公开信息渠道查询;另外,野生型肺癌、头颈部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多个适应症的探索也在持续。海外临床也在与当地监管部门积极沟通中。

公司重视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参与,将根据临床的具体开展情况安排海外学术会议相关临床数据的发布(如:AACR年会、ASCO年会等),请大家持续关注。

针对未来关注的新靶点问题,公司后续开发将从立项角度主要关注消化道肿瘤、肝癌等领域,同时也会做更多的尝试,例如双抗靶点和新的毒素分子等。

2、恩舒幸(PD-1)和恩益坦(奥马珠单抗)销售情况。恩舒幸于2024年6月底获批上市,恩益坦于2024年9月底获批,公司积极推进上述两款产品的入院和销售工作。巨石生物2024年度取得收入约8,800万元,其中大多数收入由上述两款产品贡献,恩舒幸和恩益坦已经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希望两款产品能惠及更多患者。

3、石药百克装入公司项目进展,以及石药百克GLP-1管线产品的研发情况。

石药百克项目仍在审核中,公司正在积极完成深交所问询函的答复工作。

石药百克GLP-1管线产品布局丰富,目前临床III期阶段的有TG103注射液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两款产品,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减重/糖尿病适应症和TG103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计划2025年递交上市申请,预计从2026年后陆续获批上市。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在早期开发阶段还有包括司美格鲁肽长效注射液进入临床I期入组阶段;GLP-1口服小分子片剂已经递交IND申请。石药百克也将会持续加强GLP-1系列产品的开发。

4、ROR1ADC的授权费确认时间以及Nectin4ADC是否有里程碑收款?

根据双方协议,ROR1ADC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有相关款项的确认。Nectin4ADC预计在2025年不涉及里程碑收款。

5、咖啡因价格和竞争格局,阿卡波糖价格趋势,是否有技改或扩产计划。

咖啡因和阿卡波糖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情况。目前咖啡因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国内竞争格局暂无重大变化。阿卡波糖价格亦无重大变化。前述业务暂无扩产计划,目前主要集中在工艺技术改进,公司后续目标是继续保持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6、公司相关产品后续License-out的计划及可能性。目前公司拥有ADC抗体平台、依托于LNP递送技术的mRNA平台等,有众多创新产品,均可开放相关权益的转让。本年已有一单ROR1-ADC的License-out落地,公司其他品种也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但License-out具有不确定性,具体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券商研报:

钧达股份

重点机构:

调研摘要:

问题1:公司对于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增速以及电池环节供需情况如何看?

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发电作为全球主要能源生产方式性价比持续凸显,预计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具体到电池环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市场化产能出清及技术升级迭代,国内电池环节供需情况相较2024年度明显改善,整体处于紧平衡状况,高效电池甚至阶段性供给紧缺,有利于电池技术领先企业实现盈利恢复及业绩增长。

问题2:公司海外销售及盈利情况如何?未来海外市场价差能否继续保持?

答:2024年度,公司不断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通过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实现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从2023年4.69%大幅增长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海外市场电池价格普遍优于国内水平,具有一定溢价。

当前海外光伏需求持续火热,众多具备独立价值体系的新兴市场正逐步兴起,并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快速发展。受制于光伏电池高技术壁垒及对人才、研发要求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预计未来,随着海外光伏需求持续增长,海外高效光伏电池供给仍将处于紧缺状况,海外市场电池价格相较国内市场仍将保持盈利优势。

问题3:公司未来技术研发的方向主要有哪些?

答:作为专业化光伏电池企业,公司将继续围绕“高性价比电池”,持续加强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在TOPCon产品方向,公司将通过钝化性能提升、电学性能优化、光学性能优化、超细栅线优化等技术研发,实现电池产品持续降本增效及优化升级。BC产品方向,公司将围绕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量产实现。钙钛矿叠层方向,公司将持续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紧密合作,推动TOPCon与钙钛矿叠层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问题4:公司2024年度资产减值较少,请问主要减值来源于哪里?

答:2022年底,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并不断利用技术领先优势扩张新产能,引领行业开启P型向N型技术的升级变革。2023年底,公司率先行业完成N型技术全面升级迭代,并完成P型资产减值计提。到2024年底,公司资产结构为44GW全N型电池资产。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测试,公司最新一代N型电池资产并不存在减值迹象。而公司2024年度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3,867.99万元,主要为存货减值。

问题5:公司2024年度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下降的原因?

答:2024年度,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公司通过优化组织机构、精简管理流程、提高组织人效,实现组织效率及管理成本改善,公司整体人员数量同比2023年度相应减少。同时,公司部分研发中试项目转入量产阶段,使得相应人员由研发体系转入生产体系。另外,公司调整了技术研发模式,针对行业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加强了与外部机构的研发合作。基于上述原因,公司2024年度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有所下降。

券商研报:

来源:一地基毛6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