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乐清已完成25个乡镇(街道)669处“三普”登录点的复核工作,入户率、完成率均达100%,实地调查新发现文物线索60余处。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简称“四普”)启动以来
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近日了解到
在“四普”中挖掘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新线索
涵盖从古建筑到近现代史迹的多元类型
新发现文物线索60余处
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乐清已完成25个乡镇(街道)669处“三普”登录点的复核工作,入户率、完成率均达100%,实地调查新发现文物线索60余处。
2025年是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关键之年,将跨越两个阶段,5月底完成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资料采集登记、整理录入数据等任务;6月开展第三阶段普查数据质量审核、依法认定不可移动文物等工作。
一起来看看
新发现的部分珍贵文物
↓↓
雁荡山十八古刹罗汉寺前
发现一座宋桥
2024年11月20日,乐清市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组在雁荡山风景区内开展文物普查时,在雁荡山十八古刹罗汉寺前发现一座宋桥。此桥东西向横跨小溪,为单跨伸臂式石梁桥。桥全长3.6米,桥面宽2.6米,桥板厚0.27米,桥面由五块条石并铺,桥南面条石外侧阴刻“淳祐戊申建”五字。由此推断,此桥比省保石帆街道宋代古桥慈济桥还要早20多年。
新发现的宋代古桥。
罗汉寺前宋桥的铭文,清孙诒让《东瓯金石志》 卷九有录:“罗汉寺石桥纪年。淳祐戊申建。右在乐清雁荡山罗汉寺前的石桥上。五字平列桥眉,正书,径八寸四分。字在左面,右面薜萝纠绕,伏而观之,桥名不详,叩诸寺僧龙友,亦不知也。”据《雁荡山志》记载:“淳祐桥在罗汉寺前,宋淳祐八年建。”此桥的发现,印证了《雁荡山志》的记载。
宋代古桥淳祐桥构造。
又一处唐代摩崖石刻
普查队还在雁荡山雪洞新发现标注“开元”“沈括”等字样的一批摩崖石刻,意义重大。根据“开元二年”字样推测,此次发现的摩崖石刻,最早可能来自唐代。
标注“开元”摩崖石刻。
标注“沈括”摩崖石刻。
据了解,雁荡山的摩崖自唐朝延续到近现代,石刻题记的序列保存得非常完好,比如灵峰、大小龙湫、香炉峰等地域,摩崖石刻内容非常丰富,从年代、人物到书体、文体均有所涉猎,2019年,“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还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洞摩崖石刻。
清朝“渡槽”水利设施遗迹
乐清雁荡田东殿前溪发现“渡槽”这一水利设施遗迹。渡槽横跨溪上,一侧落款是“清道光十五年”,上面建造人的名字等仍清晰可见。据了解,渡槽是指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等。
清代渡槽。
不起眼的桥板竟是清代碑刻
根据龙西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去年10月11日,普查队在龙溪村山上发现《重建远尘寺序》碑刻,这在文献中曾有记载。而他们发现这一碑刻时,其竟被当成桥板铺在溪坑之上。工作人员在其上撒上面粉,将碑文拓下来,与文献记载不谋而合。
《重建远尘寺序》碑刻。
历史的足迹是脆弱的
文物资源不可再生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
文物的守护者
编辑:章 蓓
一审:朱琼洁
二审:周玲萍
三审:杨晓海
温馨提示:请
来源:乐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