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金正恩将亲临九三阅兵,日本却暗中搞破坏,国际态度为何不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7:15 2

摘要:26国领导人爽快接下请帖,普京金正恩将亲临九三阅兵现场。这场80周年纪念活动瞬间成为检验国际政治立场的试金石。

26国领导人爽快接下请帖,普京金正恩将亲临九三阅兵现场。这场80周年纪念活动瞬间成为检验国际政治立场的试金石。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砸下560亿日元在背后搞破坏,欧洲多国领导人集体退缩,生怕与中俄走得太近影响形象

谁在展现政治远见谁在暴露内心虚弱?这场阅兵背后的国际博弈,远比表面看到的更加精彩。

编辑:77

消息一出,整个国际政治圈都炸了。

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中国九三阅兵,这个数字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要知道,能够吸引如此多国家领导人同时现身的活动,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实属罕见,更何况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大背景下。

这份名单的含金量确实不低。

从亚洲的朝鲜、越南、老挝,到欧洲的塞尔维亚、白俄罗斯。

从非洲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到拉美的传统友好国家,横跨四大洲的领导人齐聚北京。

但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金正恩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自从他担任朝鲜领导人以来,虽然频频出访,但参加多边国际活动的次数屈指可数。

上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时,朝鲜派的是崔龙海,金正恩本人并未现身。

这次他要亲自出席,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反观某些国家的表现,就显得格外刺眼了。

欧洲多国领导人接到邀请后,纷纷找借口推脱。

理由倒是很"政治正确":担心与普京同台会影响自己在西方阵营中的形象。

说白了,就是怕得罪美国,怕被贴上"亲俄"的标签。

这种表现,让人不禁想起一个成语:首鼠两端

想参加又不敢参加,想表态又不敢表态,最终选择了最安全也是最没有原则的做法。

对比之下,那些确认出席的国家领导人,显然更有政治勇气和战略眼光。

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历史节点上,选择站在正义一边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阻挠,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杰作"。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预算记录,自2015年起,他们在所谓"海外战略信息传播"上已经花费了超过560亿日元。

光是2025年一年,相关预算就高达62.2亿日元。

这些钱都用来干什么了?说穿了就是四个字:洗白历史

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私下给亚欧各国施压。

他们声称中国的纪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具有"反日色彩"。

听这口气,好像当年侵略别人的不是他们一样。

更可笑的是,他们还威胁说,谁敢参加就是"反日"。

这种逻辑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按照日方的说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是"反日",那么欧洲各国纪念二战胜利是不是"反德"?

德国人听了估计都要笑出声来。

人家德国早就深刻反思历史,向受害国真诚道歉,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

反观日本,一边嘴上说着"深刻反省",一边却在背地里花大价钱搞历史虚无主义

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暴露的不仅是对历史的心虚,更是对未来的野心。

他们企图通过扭曲历史来否定自己"侵略者"的身份,目的很明确:丢掉历史包袱,在国际事务中获取更大话语权。

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砸了560亿日元,动用了所有外交资源,结果呢?

该来的还是来了,该支持的还是支持了。

柬埔寨、越南、老挝这些东南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塞尔维亚、斯洛伐克这些欧洲国家,都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什么叫人心所向?什么叫众望所归?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越是反对,越是证明这次纪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把这次九三阅兵看作一场考试,那么答卷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金正恩无疑交了一份满分答卷。

要知道,他这次出席可是"破天荒"的举动。

从未参加过多边国际活动的他,这次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现身北京。

这种政治勇气和战略眼光,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相比之下,某些国家的表现就显得格外逊色。

韩国总统李在明本来有修复中韩关系的意愿,结果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缺席。

派个国会议长来敷衍了事,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还是没有摆脱美国的影响,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缺乏独立的战略判断。

更有意思的是时间上的对比。

2015年,朴槿惠来了,金正恩没来。

2025年,金正恩来了,李在明没来。

这种历史性的反转,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反映的是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也是政治智慧的高下立判。

再看看欧洲那些国家的表现。

平时高喊"独立自主",关键时刻却集体当缩头乌龟。

他们考虑的不是历史正义,不是国际道义,而是如何向美国表忠心。

这种做法,说得好听叫"谨慎",说得难听叫没有骨气

反观那些确认出席的国家,他们展现出的是什么?

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坚持,对独立外交的践行。

越南、老挝这些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他们的选择最能说明问题。

塞尔维亚、白俄罗斯这些欧洲国家,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独立思考"

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展现了新兴力量的政治成熟度。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清楚地知道:在历史面前,没有中间地带,要么站在正义一边,要么站在邪恶一边。

而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这场九三阅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纪念活动本身。

它实际上成了一个分水岭,一个检验国际政治立场的试金石。

从参会名单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正在加速分化。

一边是以中俄为核心、包括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东方阵营"。

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欧洲国家为主体的"西方阵营"。

而那些在两个阵营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选择。

多极化世界的轮廓已经越来越清晰。

这不是理论上的推演,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金正恩的出席,普京的到来,26国领导人的集体现身,这些都在向世界宣告:

一个不再由单一力量主导的世界正在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有远见的国家选择了主动拥抱变化。

而那些抱着旧思维不放的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场博弈反映的不仅是地缘政治的竞争,更是价值观的较量

一方面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坚持,对多边合作的推崇。

另一方面是对霸权的维护,对历史的回避,对单边主义的偏爱。

这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正在重塑国际秩序。

而在这个重塑过程中,每个国家的选择都将影响自己的未来。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阅兵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

26国领导人的集体现身,本身就是对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想要阻挡的力量最终都会被碾压。

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家,该好好想想了:

是继续抱着过时的冷战思维不放,还是勇敢地拥抱多极化时代的到来?

答案其实很明显,只是有些人还不愿意承认罢了。

这场九三阅兵,成了检验国际政治立场的试金石。谁有远见、谁在短视,真的是一目了然。

多极化世界的列车已经开动,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

面对这样的国际格局变化,你认为哪些国家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