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气渐收夜转长,梧桐一叶报新凉。”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周就要进入到白露节气了。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当太阳抵达黄经165°时便是白露交节的日子,一般在每年9月7日至9日之间到来。白露是热与凉的分界点,常年中在进入白露节气后,气温会进一步由热转凉,昼短夜长
“暑气渐收夜转长,梧桐一叶报新凉。”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周就要进入到白露节气了。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当太阳抵达黄经165°时便是白露交节的日子,一般在每年9月7日至9日之间到来。白露是热与凉的分界点,常年中在进入白露节气后,气温会进一步由热转凉,昼短夜长的气候特点使昼夜温差加大。同时,这个季节的夏季风渐渐转为冬季风,冷空气逐渐活跃,北方偏北地区的人们将率先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老话说,“喝了白露水,蚊子要闭嘴。”这句农谚也诠释了白露到来后的气候变化,天气转凉,蚊子活动能力转弱,慢慢的就看不到蚊子的身影了。白露,除了在气候上变化较大在,随着白露的到来也预示着秋收将近,像玉米、高粱、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已经开始陆续采收了。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谷到白露黄,核桃也该棒”、“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等农谚描述的就是白露时节的丰收景象,同时白露节气的到来也给农事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古代没有气象卫星,更没有天气预报,老祖宗们只能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积累来预测后面的气候天气。特别是在处暑白露这些离秋收很近的节气,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迎来丰收。农村老话说,“白露见三象,农夫要发愁”,9月7号白露,3象具体指啥?早看早防备。
第一象:白露当天下雨
白露节气后,粮食庄稼趋于成熟,像北方的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即将收割,冬小麦要准备播种,此时降雨不仅妨碍秋收,还会影响粮食晾晒和储存。而南方地区的晚稻已经到了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太多降雨会导致谷粒出现空壳不饱满的现象出现。
农谚“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说的就是白露节气怕雨不怕晴。
第二象:白露刮大风
大风容易使庄稼倒伏,对于那些长得高的像玉米、高粱等作物在碰到大风时秸秆还有被吹断的风险。秋收时节,出现大风天气也意味着要变天了,刮风下雨天对即将成熟的庄稼是不利的,所以要提前做好防范。正如农谚“白露秋收到,大风要提防”所说。
第三象:白露出现早霜
早霜意味着天气寒冷,冷空气活跃,在白露节气出现早霜这种情况一般比较罕见,可能出现在北方偏北地区。此时作物成熟等待收割,还有一些庄稼在最后的生长阶段,霜冻会导致粮食停止生长,最终籽粒干瘪,庄稼将大概率出现减产欠收。农谚,“白露打了霜,干谷上仓粮”、“棉怕白露霜,稻怕寒露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来说,白露节气出现下雨、大风和早霜等天气都是不好的现象,农民朋友碰到了要提前做好防范。
来源:心灵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