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端架桥,“智”造强匠。作为建筑业大省,湖北深入践行“四化同步、一体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建造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智能建造之都”。在这一进程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建院”)坚持“开门开放
“云”端架桥,“智”造强匠。作为建筑业大省,湖北深入践行“四化同步、一体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建造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智能建造之都”。在这一进程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建院”)坚持“开门开放、重构重塑、共建共享”,创新打造“空中课堂”,让职教资源直连产业前沿,为建筑业向新发展精准输送尖兵。
破壁云端,开放融合打通“转型之阻”
湖北建院以45个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空中课堂”。这一模式打破校园与工地的物理壁垒,将真实项目场景、前沿技术操作引入教学,让学生实时触摸行业新脉动,为建筑业向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空中课堂”,装配式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5G直播实时观看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汉韵公馆项目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现场施工,并与现场工程师就技术难点展开问答互动;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在云端进行航线及任务规划,远程操控项目现场无人机自动巡检,精准检测混凝土裂缝、钢筋间距等质量问题,体验“云实操”的高效与精准。有学生感叹:“就像把工地搬进了教室,每次上课都是真听、真看、真感受,我们跟着项目一起成长!”
数字赋能,“空中课堂”服务智能建造
“空中课堂”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通过“四实”模式,让智能建造的新技术、新场景、新需求走进课堂,为行业向新发展培育适配人才。
实景直连,让新岗位技能云端可学。湖北建院依托5G和物联网智慧工地系统,课堂与在建项目进度实时同步。学生无需亲临现场,即可通过高清画面观摩数百公里外集控中心的智能设备操作、数字化决策过程。在汉韵公馆项目中,企业导师通过云端传授智能安全帽数据分析、深基坑监测等前沿技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智能建造新岗位的核心能力。
实况透视,让高风险场景安全可见。针对大型造楼机运行、高空作业等高风险场景,学校在“空中课堂”引入无人机定向巡航技术。无人机化身“空中之眼”,将设备运转、复杂工艺的高清画面回传课堂,让“进不去、摸不着”的智能建造新场景变得清晰可学,既保障安全,又确保学生掌握行业新技术的实操逻辑。
实境模拟,让新设备操作虚拟可练。学校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校企协同开发“空中造楼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智能建造实训箱”等资源。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造楼机液压系统操作、智能模板安装等新设备技能,在安全高效的模拟中锤炼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弥补线下实操的限制。
实需驱动,让新技术快速转化为教学资源。“空中课堂”紧跟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将行业新成果(如IoT监测、碳排放管理系统)转化为数字化教材、交互式动画。教学内容与产业新需求同步更新,确保学生毕业后能直接适配建筑业向新发展的岗位要求。
协同共育,校企共育链接人才落地
“空中课堂”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校企协同培育新工匠的机制突破,让人才培养与建筑业向新发展的节奏同频共振。
校企共育共管,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链条,从制定智能建造课程标准,到开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新方向的教学资源,再到考核实习学生的数字化操作能力,实现人才供给与建筑业新需求的精准匹配。
学校与中建三局携手培育“智能建造先锋班”,校企双导师通过“空中课堂”实时授课并联合指导,使学生未出校门已然熟悉一线生产模式。
湖北建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智能设备操作、数字化项目管理能力,成为建筑业向新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活跃在装配式建筑工厂、智慧工地现场,推动施工流程数字化、管理模式智能化,为湖北“智能建造之都”建设注入新活力。
智能建造专业的杨苏旺同学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为国内外观摩嘉宾演示5G塔吊远程操控技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宾纷纷驻足,对“中国建造智慧”表示由衷的赞叹。
建筑业向新发展,人才是根基。湖北建院以“空中课堂”为桥梁,让职教与产业同频、课堂与前沿共振源源不断地为行业培育“新工匠”,助力湖北建筑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行稳致远。(来源: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小e教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