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每个月工资一到手,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和花呗,这个月还没开始,钱就少了大半。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每个月工资一到手,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和花呗,这个月还没开始,钱就少了大半。
每个月都想着存钱,可工资一到手总是忍不住会剁手。
为什么我们会存不下钱?
巴菲特曾说过:“不要节省剩下的钱才存起来,而要存完剩下的钱才花。”
想要存下钱,最重要的一步是:控制消费,先存后花。
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是想不买什么就有能力不买。
1、不买需要负债的东西
以前老一辈买东西,都是存够了再买。
如今的年轻人,没有钱,就贷款提前消费,别说存钱,能够不负债,就已经超越了许多人。
在有收入的时候,他不会觉得日子多么艰难,毕竟每个月分期几百,痛感不是很强。
只会觉得自己拥有了最新款的手机,买了心心念念的运动手表,虚荣感爆棚。
一旦经济陷入危机,才会懊恼至极。
所以但凡需要你负债的东西,能不买就不买,换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带给自己的更多。
2、不买廉价快消费品
有句话说的好:贵总有贵的道理。
每次逛街,街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几十的耳饰、项链、戒指,可爱的玩偶娃娃。
这些廉价的小商品,买很便宜,但是拥有了,实际上用不了几回。
买得多了,花出去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不如把这些钱,汇总起来,送自己能保值的黄金首饰,这样又保值,平时也能戴。
所以不要买廉价的小商品,生活简单点,精致点,小日子才能更好点。
3、不买各种治愈系小摆件
说实话,治愈系的小摆件很吸引人。
尤其是市面上很多解压玩具,各种可爱的小玩偶,各种小摆件,让人眼花缭乱。
你觉得自己压力大,别人说能解压,你觉得可以释放压力,结果买回来没几天就不知道丢哪里去了,或者坏了。
生活中,这些小花销,像一笔隐形支出悄咪咪地花出去了。
金融作家戴维·巴赫指出:“人们往往会忽略小额支出,但这些支出就像漏水的水龙头,一点点地漏走了你的财富。”
每次花钱的时候,仔细思考一下在下手,避免悄悄掏空你的钱包。
4、不买过多包装的东西
想买一个东西,不要追求既要、又要、还要,但凡能满足你的需求,这个东西的价值也翻了几番。
就比如你要买一个杯子,只要质量好,就可以了。
如果你非要追求外形、好看或者有对应的卡通人物,颜值高,那价格一定比普通杯子高出不少。
尤其是市面上送礼的东西,包装可能比东西还贵。
明明几十块的茶叶,装进红木礼盒就卖到几百;普通的水果,套上丝绸衬垫、打上蝴蝶结,价格翻了好几倍。
可收到礼物的人,大多会拆开包装就把盒子扔掉,真正有用的,还是里面的东西本身。
就像李嘉诚说的:“最简单的生活,往往藏着最丰盈的幸福。”
与其为过度包装的溢价买单,不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实用品。
省下的钱,既能让自己多一份从容,也能让这份心意更实在。
5、不为情绪冲动消费
工作受挫时,我们用购物来发泄压力;感情受阻时,我们用拆包裹来满足欲望;生活无聊时,那就看直播买点什么便宜的东西回家。
看似缓解了自我的心情和压力,实则掏空了自我的积蓄。
人在情绪波动时,很容易为冲动消费。
所以每次想花钱之前,先冷静下来,再决定买不买。
与其用购物麻痹情绪,不如出门跑步、读书和朋友见面,来得更实在。
来源:一家的深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