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环境再不好,也比动物好些,为什么人活不过百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6:22 1

摘要:人们谈论野生动物的个体寿命时,说的往往是该物种有记录的寿命里最长的 10%,有时干脆说的就是最长的个例。弓头鲸的个体寿命极值可能超过 200 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大多数鲸的个体寿命极值没有这么长,平均寿命往往短于百年。

题述的“人活不过百岁”是错误的。

人有明确出生记录的最长寿命纪录是 Jeanne Louise Calment 的 122 年 164 天(1875 年 2 月 21 日~1997 年 8 月 4 日)。

题述的“鲸鱼能活二三百年”指代不清。

人们谈论野生动物的个体寿命时,说的往往是该物种有记录的寿命里最长的 10%,有时干脆说的就是最长的个例。弓头鲸的个体寿命极值可能超过 200 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大多数鲸的个体寿命极值没有这么长,平均寿命往往短于百年。

不同物种的个体预期寿命有差别,这受到进化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好坏参与组成个体差异,在目前做得到的范围内正面影响有限、主要着眼于控制负面影响。在理想的环境里,人当前的个体预期寿命仍然难以期待超过 125 年。

对于动物,大体型往往带来较高的反捕食者防御能力、较低的死亡率,这有助于将关于长寿、多次繁殖、亲代抚育的可遗传性状关联到更多的可育后代数量。许多鲸类物种的个体体型明显大于人,在这方面明显有利。

类似地,龟鳖的甲壳、毒蛇的毒液等看起来和寿命没有直接关系的可遗传性状通过降低个体死亡率参与关于长寿的进化。

多细胞生物的体型增大、细胞数量增多,会让个体的癌症发病率相应提高,这会让抑制癌症或增强免疫能力的可遗传性状相对多地得到继承和传播,进而对其他疾病和细胞失调产生一定的防御作用——性能更好的免疫系统有概率更及时地清除组织里协调能力下降的细胞来避免慢性炎症损伤,从而参与对抗衰老。不过,鲸类仍然可以得癌症,只是发病率相当于体型小得多的物种。可以看看: 为什么大象和鲸鱼等大型动物几乎不会得癌症?

跟同体型的其他哺乳动物比起来,人当前的个体预期寿命异常长,这种情况已经持续数十万年。这可能反映了人的群居和技术带来的较低死亡率。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80 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每年下降约 1.5%,这反映了医学的进步。不过,根据对百岁老人的统计,人在超过 110 岁后的年均死亡率约 50%,要让人的预期寿命大幅延长,生物学上的障碍还很多。

有兴趣的话,读者也可以看看我回答过的: 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类有哪些设定不适合永生?

来源:智慧芯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