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国分裂,拒飞内地航线,歧视大陆游客的国泰航空,如今怎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6:16 2

摘要:国泰航空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它1946年就在香港起步,由两个外国人创办,一开始就是个小货运公司,靠二手飞机拉货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那边。后来太古集团进来控股,中国国际航空也分了点股份,但控制权还在英国人手里。公司名字带“国泰”,听着挺亲切的,可它骨

国泰航空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它1946年就在香港起步,由两个外国人创办,一开始就是个小货运公司,靠二手飞机拉货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那边。后来太古集团进来控股,中国国际航空也分了点股份,但控制权还在英国人手里。公司名字带“国泰”,听着挺亲切的,可它骨子里不是我们的国企,从头到尾都更像香港本地企业,服务全球航线。

早年它发展快,机队扩充,航点越来越多,成了亚洲航空界的老大之一。但这些年,尤其是从2019年开始,一堆事儿让它名声扫地,涉及支持分裂中国、员工罢工拒飞内地航班,还歧视大陆游客。

2019年那场闹剧,那年香港乱成一锅粥,街头到处是示威,国泰航空的员工也没闲着。不少飞行员和地勤加入了游行队伍,有人公开表态支持港独。举个例子,有个副机长叫廖颂贤,被抓了现行,警方直接上手铐带走。他保释后,国泰没马上开除他,还让他继续飞。

更气人的是,公司机载娱乐系统里,把台北标成“台北,台湾”,香港也单独列出来,不带中国。国际航空标准是“城市,国家”,他们这么干,等于是把香港和台湾从中国地图上抠出去。广告杂志上也这样,乘客一看就火大。民航局看不下去,8月9日发通知,从10日起,禁那些参与过激行为的员工飞内地航班。国泰只好调整机组名单,内地航线大面积延误或取消,好多游客卡在香港回不来。

8月5日,3000多名国泰员工停工,香港机场差点瘫痪。内地航线首当其冲,拒飞的航班一大堆,旅客滞留,行李堆积如山。国泰高层赶紧发声明,说员工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还强调支持一国两制。但舆论压力太大,他们才停飞那个副机长,开了两个员工,还承诺给内地航班提供机组名单。国家民航局下令整改,公司股价直线跌。2019年全年,乘客流失严重,收入下滑。

转眼到2020年,疫情来了,雪上加霜。国泰巨亏216亿港元,裁员8500人,其中香港本地5300多。关了子公司港龙航空,剩的员工降薪。董事会开会决定重组,卖资产求生。2021年和2022年还在亏,航空业整体低迷,但国泰的问题不光是疫情,它的自找麻烦让恢复更慢。

2023年5月,一趟从成都飞香港的航班上,三名空乘嘲笑大陆乘客英语发音。乘客要毯子,说得不太准,她们模仿“毯子不是地毯”,还低声议论。音频传上网,视频显示她们推车时交换眼神笑。事件一出,南华早报说这是冰山一角,反映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偏见。国泰调查后,次日开除三人,高层鞠躬道歉,称零容忍。但网友不买账,说这不是孤例,早年就有类似投诉。

2024年7月,香港机场视频流传,地勤女员工从舷梯顶扔乘客行李箱,箱子翻滚落地,重复好几次,其他人没拦。国泰道歉,暂停了她的工作,承诺改进流程。X上乘客抱怨,说国泰对亚洲乘客不友好,尤其内地人。2024年全年,国泰财务报告显示盈利反弹,收入104亿港元,利润好转。但这是靠旅游复苏,不是因为它改好了。

现在2025年8月,国泰还在努力爬坡。第一半年报出炉,净利小涨1.1%到36.5亿港元,收入上10.5%。他们扩展航线到100个,引入WiFi和娱乐系统,航班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布鲁塞尔到香港直飞重开,四周一次,用A350-900。欧洲航线近100周班,亚洲内线也忙。但5月,有乘客在X上说,空乘忽略请求,三次说“No Chinese”,公司给了免费里程赔。7月,他们改了积分规则,从8月20日起,高端票赚更多Status Points和Asia Miles,低端经济舱少赚。LoyaltyLobby报道,这是为留住高端客户。

财务上看,2024年年度报告说,这是连续第二年盈利,货运奖拿了Air Cargo News的年度奖。Swire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夸他们重建完成。但南华早报视频说,疫情后恢复慢,竞争激烈。员工问题还没解决。Reuters报道,利润上涨靠乘客量,但共识预期没达到。X上,加拿大罢工时,国泰和其他公司涨价,乘客吐槽。

因此,国泰这些年自作孽。支持分裂的标识,员工罢工拒内地航班,歧视大陆游客,这些不是意外,是公司文化问题。2025年,他们推新舱位,招人,但根子依然没变。

而企业得爱国,才能长久。国泰有“国”字,却干分裂事情,丢了人心。未来竞争加剧,亚太航空如新加坡航空抢份额。国泰需要真改,招更多内地员工,改系统标识,严管歧视。否则,下次争议还会再来。

来源:竹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