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赤道线上的阳光炙烤着肯尼亚内罗毕的街道,快递员正骑着摩托车穿梭于拥挤的蒙巴萨路,将中国制造的充电宝送往当地消费者手中。在电商市场,非洲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作者 | 泊如
编辑 | Shadow
赤道线上的阳光炙烤着肯尼亚内罗毕的街道,快递员正骑着摩托车穿梭于拥挤的蒙巴萨路,将中国制造的充电宝送往当地消费者手中。在电商市场,非洲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据路透社8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电商零售商Shein和Temu共占据南非零售、服装、纺织、鞋类和皮革(CTFL)市场3.6%的份额,2024年销售额达到4.0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沿着东非海岸线向北3500公里,中国资本斥资2亿美元在达累斯萨拉姆港旁边划出了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兴建非洲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那些在南非市场尝到甜头的中国卖家,正在把库存、物流与营销预算悄悄向北迁移。
非洲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是否被轻视近期再次引起卖家的思考。
中国玩家的“低价革命”与本土化困局
目前,非洲最大的电商平台是Jumia E-commerce,在非洲12个国家及地区运营,埃及和尼日利亚是其最大市场。Jumia是非洲首家独角兽,被称为“非洲亚马逊”。其业务模式与Amazon很相似,经营范围广泛、产品类型丰富。
除了Juima,非洲市场也已经出现多家出海的中国商家身影。最早把旗帜插在东非高原的是Kilimall。
Kilimall是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电商平台,创始人来自华为,2014年成立于肯尼亚。Kilimall称,其是中国第一家进入非洲并占据和保持领先地位的中国电商平台。目前Kilimalls在东非市占率超50%,涵盖电商交易、移动支付和跨境物流三大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Kilimalls拥有自有支付系统LipaPay,建立数千家KiliShop社区小店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
几乎与Kilimall同期,KIKUU从加纳起步,把自建物流的货车开进加纳、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在坦桑尼亚的Google Play购物榜上,KIKUU长期占据榜首,靠的“今天下单、明天送达”的速度。
如果说Kilimall和KIKUU是草根远征军,Shein与Temu的到来则像正规军登陆。
Shein在南非Google Play购物类应用下载量登顶,4.05亿美元的年度销售额把本地服装连锁压得喘不过气。Temu更晚,却更猛。2025年1月才在南非上线,半年之内日均单量就冲破50万单,速度堪比当年拼多多在三四线城市的裂变。阿里巴巴国际站则把大宗批发装进海运集装箱,悄悄填满了拉各斯港的保税仓。
非洲消费者的画像也在这些交易中逐渐清晰,且与中国、东南亚、欧美消费者在购物行为、消费心理和市场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
非洲14亿总人口里60%在25岁以下,他们和中国十年前的县城青年一样,对价格极度敏感,却又渴望进口品牌的光环。收货偏好上,货到付款仍是主流,Kilimall的快递员成了移动银行。由于电力覆盖率只有48%,20美元的太阳能充电宝是非洲非常畅销的单品。
总的来说,非洲市场更像“早期中国市场”与“东南亚农村市场”的结合体,与东南亚相比,非洲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品更敏感。与欧美相比,非洲市场则更原始。
随着中国卖家在非洲的逐渐深入,营销打法也随之进化。最早Shein是把资金重点投入头部红人用于做品牌曝光,在欧美市场通过与Instagram时尚博主和You Tube穿搭类博主,建立“高性价比快时尚”的品牌认知。两年后,预算被拆成更多碎片,中腰部穿搭博主的长尾流量成为了Shein更想要的。
Temu则复制了拼多多的“极致性价比”故事,以极高的性价比吸引内容创作者的试用和推广,短时间内实现了流量大爆发。两者最终都是在低价格体系上优势不断显现。
供应链问题仍是难点
据Statist数据,目前东南亚、南美地区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7%、11%、6.3%。而2024非洲电商行业年复合增长率17.1%,2029年电商业收入预计为560.03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自2014年以来,非洲的在线购物者数量每年增长18%,比全球12%的平均增长率还要快。可见非洲市场的成长速度
热钱和故事同时抵达,不少中国企业在非洲掘金。本月,一家主营非洲消费市场的中国纸尿裤、卫生巾厂商乐舒适申报上市。据悉,乐舒适十年前便进入非洲市场并建立卫生用品生产厂。
其2024年营收为32.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89亿元。以2024年销量计算,乐舒适在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和卫生巾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0.3%及15.6%。
不过,热钱要落地,先得回答非洲的两个老问题:钱怎么付、货怎么走。
支付方面,以肯尼亚、尼日利亚为首的非洲市场,移动钱包正逐渐替代银行账户,成为支持数字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基石。在肯尼亚,移动钱包普及率超过70%,活跃的移动钱包用户占其中九成。
物流方面,非洲很多国家都在通过国内外融资不遗余力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尼日利亚计划在未来5-10年内向基础设施领域内投入200亿美元。在中国的帮助下,肯尼亚投资建设东非最大港口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到西部边境城市马拉巴的内马铁路,该铁路还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
不过非洲市场也存在难以攻克的痛点。非洲港口拥堵、铁路覆盖率低(仅占全球7%),内陆国家如津巴布韦物流成本就占GDP的18%,远超全球9%的平均水平。2025年尼日利亚港口拥堵附加费暴涨至1200美元/柜(同比+300%),埃塞俄比亚甚至禁止二手机电产品陆运入境。
此外,非洲跨国清关平均耗时14天,部分国家因文件缺失或其他原因延长至30天。非洲54国中33国实行外汇管制,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尼日利亚便需要央行批准外汇购买,且72小时内须完成支付。
值得警惕的是,相比于欧美市场,非洲市场的汇率波动更为剧烈。根据河南舟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披露的案例,中国某著名客车2022年签订300亿奈拉(约6500万美元)电动巴士订单,而尼日利亚央行2023年6月实施汇率自由化改革,奈拉兑美元汇率由460:1暴跌至1300:1,导致合同价值缩水至2300万美元,利润率从15%降至-7%。
目前来看,供应链是非洲电商能否跑通的最短木板。SHEIN的解决办法是在迪拜/蒙巴萨/德班港设区域中转仓,先把货柜拆成小包裹再空运或陆运至目的国。大促前Kikuu、Kilimall则包机从广州/香港直飞内罗毕、拉各斯,时效约48小时,但仅用于高毛利3C与时尚单品。
新一轮“中美争霸”已打响
市场与机遇并存,虽存在难点,但难以阻挡欧美企业的进攻。
8月12日,联邦快递(FedEx)宣布将其“国际快捷加”服务扩展至中东、印度次大陆及非洲地区,该服务旨在帮助跨境电商卖家以及中小企业以更快捷、便利的方式将商品送达国际客户。
这是联邦快递新增一条产品线,也是欧美资本对非洲市场的一次物流抢滩。先把通路修到别人家门口,再把货架摆进去。欧美品牌和平台现在可以像对待成熟市场一样,在非洲提前规划库存、预售和退换货策略,而不再被物流黑洞掣肘。
同时,联邦快递在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约翰内斯堡同步扩建冷链和保税仓,意味着下一步高毛利的美妆、保健品甚至冷冻食品都将快速涌入。
中国跨境企业与欧美同行正在一条崭新的赛道上短兵相接。
今年5月,非洲最大跨境电商平台Jumia把在华首个运营中心落在福建晋江,现场签约、仓库即刻启用,来自泉州鞋服、厦门3C与漳州食品产业带的三十多家工厂当天就把首批货送进了Jumia的集货仓。
而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并非简单的谁便宜谁贵,而是贯穿供应链、品牌、金融、合规乃至文化认知的系统差。
中国企业的最大筹码仍然是极致的供应链弹性。晋江鞋服、深圳3C、义乌日百这些产业带可以在七天内完成从设计到小批量出货,这种“小单快返”能力让Shein、Temu在非洲做闪购时能够一周上新两次,而欧美品牌从设计到柜面往往需要更长周期。
支付侧,蚂蚁、腾讯把非洲主流钱包M-Pesa、Opay直接接入中国卖家后台,欧美企业仍依赖传统TT或PayPal,平均到账慢两天,手续费也更高。中国卖家在价格敏感、库存深度低的非洲市场占优。
然而,短板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品牌力。非洲中产对“Made in China”的认知依旧停留在白牌、低价。同样的产品,中国卖家靠折扣打市场,品牌溢价较少。
欧美企业在非洲普遍使用70%以上的第三方物流外包(3PL)和全球统一的ESG审计体系,能快速适应各国海关新规;而中国卖家海外仓自营比例高,一旦遇到尼日利亚突然提高纺织品检验标准,就容易在港口被整柜扣留,库存周转骤降,现金流吃紧。
因此,在非洲的较量呈现一种错位竞争,中国企业用速度和价格打穿需求金字塔的底层,欧美企业则用品牌、合规和资本优势牢牢占据塔尖。
未来,数字基建仍是一切故事的起点。谁能在下一轮把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品牌资产,或者把合规劣势补齐,谁就将成为非洲市场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参考资料:
[1]“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非洲”:中非跨境电商上演“双向奔赴” . 参考
消息
[2] SHEIN和Temu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以惊人的速度占据南非市场 .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
[3] 【媒体聚焦】非洲最大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中心落户晋江 . 福建日报
[4]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行业布局、风险挑战与精细化应对策略 . 河南舟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5] 南非独立站运营指南:如何在非洲蓝海中乘风破浪 . 炫思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