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5岁才醒悟:人到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难逃4种情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0:37 1

摘要: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病房里却静得可怕。护士刚刚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但需要有家属签字办理后续手续。他翻遍了手机通讯录,五百多个联系人,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麻烦的人。

陈志远坐在空荡荡的病房里,手机响了整整一个下午,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

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病房里却静得可怕。护士刚刚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但需要有家属签字办理后续手续。他翻遍了手机通讯录,五百多个联系人,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麻烦的人。

"陈总,您的家属什么时候到?"年轻的护士第三次走进来询问。

陈志远苦笑着摇摇头:"可能...不会有人来了。"

这一刻,这个在商场叱咤风云二十年的男人,终于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拥有豪车豪宅,拥有千万资产,却连一个可以在关键时刻陪伴身边的人都没有。

01

三天前,陈志远还在为自己的"成功人生"而洋洋得意。

55岁的他,是远东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手下管理着三百多名员工,年营业额过亿。他住在市中心的顶层公寓,开着价值两百万的豪车,银行卡里的余额足够他过上奢华的生活。

按理说,这样的人生应该让人羡慕。但最近一段时间,陈志远总是感到莫名的空虚和不安。

这种感觉,从半年前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烈。

那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加班到深夜,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一点。偌大的房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他一个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客厅里回荡。

他打开冰箱,里面除了几瓶酒和一些过期的剩菜,什么都没有。他叫了外卖,一个人坐在价值十几万的真皮沙发上,对着电视机吃着快餐。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家庭聚会的广告,一家三代人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陈志远看着看着,突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孤独。

他拿起手机,想找个人聊聊天。翻了一遍通讯录,发现所有的联系人不是下属就是合作伙伴,或者是一些点头之交的所谓"朋友"。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第二天一早,秘书小王照例为他安排了一天的行程。"陈总,今天上午有董事会,下午要去见德国的客户,晚上还有个商务晚宴。"

"晚宴可以推掉吗?"陈志远突然问道。

小王愣了一下:"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次晚宴很重要,几个重要客户都会到场..."

"算了,还是去吧。"陈志远摆摆手,心里暗自嘲笑自己的矫情。

晚宴上,陈志远像往常一样应酬着各种客户和合作伙伴。大家都很热情,不断地敬酒,夸赞他的成就,称赞他的能力。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人关心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资源和价值。

散场的时候,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老板拍拍他的肩膀:"老陈,改天一起打高尔夫啊!"

"好啊。"陈志远笑着回应,但心里却知道,这句话只是客套话,对方不会真的约他。

回到家里,陈志远又是一个人。他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了现在的地位和财富,这些所谓的朋友还会对他这么热情吗?答案显而易见。

02

陈志远的孤独感,其实有着深层的原因。

二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和妻子王丽感情很好。那时候他们住在一套小两居室里,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

王丽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虽然陈志远工作繁忙,经常加班,但她从来不抱怨,总是默默地支持着他。

"志远,你这么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有一次,王丽靠在他怀里问道。

"当然是为了让你过上好日子。"陈志远吻了吻妻子的额头,"等我事业有成了,我们就买大房子,开好车,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

王丽笑了笑,没有说话。她其实想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住什么房子都无所谓。但她不想给丈夫泼冷水,她知道他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

接下来的几年,陈志远确实很努力。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周末也很少在家陪妻子。慢慢地,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收入也越来越高。

但与此同时,他和妻子的关系却开始出现裂痕。

"志远,我们什么时候要个孩子?"结婚五年后,王丽提出了这个问题。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事业再稳定一些。"陈志远头也不抬地说道,他正在看一份重要的合同。

"你总是这么说,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时候?"王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

"王丽,你能不能理解我一点?我现在正是事业的关键期,不能分心。"陈志远有些不耐烦。

这样的争吵越来越频繁。王丽渐渐地不再和他讨论孩子的问题,也不再过问他的工作。两个人开始像室友一样生活,各忙各的,很少交流。

十年前,当陈志远的公司终于上了轨道,他准备和妻子好好过日子的时候,王丽却提出了离婚。

"为什么?我现在有钱了,可以给你更好的生活了。"陈志远不理解。

"志远,你给我的从来不是我想要的。"王丽平静地说道,"我要的不是豪宅名车,我要的是一个真正爱我、陪伴我的丈夫。但这些年来,你心里只有工作,没有我。"

"胡说!我这么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你吗?"

"不,你是为了你自己的野心。"王丽摇摇头,"我们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继续下去只会更痛苦。"

离婚的时候,陈志远按照法律规定分给了王丽一半的财产。王丽没有要那么多,只拿了一套小房子,其他的都留给了他。

"你不要后悔。"陈志远当时有些赌气地说。

"我不会后悔的。"王丽看着他,眼中有着说不出的悲伤,"反倒是你,我担心你会后悔。"

王丽走后,陈志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中。他觉得是王丽不理解他,不支持他的事业。他发誓要让她看看,没有她,他会活得更精彩。

03

离婚之后的这些年,陈志远确实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公司越做越大,他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他和身边的人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他的父母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曾经希望他能多回家看看,但那时候他正忙着一个重要的项目,只是匆匆回去参加了葬礼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母亲去世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护士告诉他,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念叨他的名字,希望能见他最后一面。但等他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咽了气。

"你妈妈一直在等你。"当时陪在病床前的是他的表姐,"她说志远这孩子太忙了,但她知道他心里还是有妈妈的。"

陈志远当时哭了,但很快就擦干了眼泪。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能因为个人情感影响工作。

亲戚们看他这个样子,也渐渐地疏远了他。逢年过节,他们还会客套地邀请他参加聚会,但陈志远总是以工作忙为由推辞。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再邀请他了。

至于朋友,陈志远觉得自己的朋友很多。每次出席商务场合,总是有很多人围着他,和他谈笑风生。但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人关心的只是他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有一次,他的一个"老朋友"找他帮忙,说是想让陈志远帮他介绍一些客户资源。陈志远觉得这没什么,就帮了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朋友拿到资源后,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说他这个人太精明,不能深交。

还有一次,陈志远生病了,在家躺了三天。这三天里,除了公司的员工因为工作需要给他打电话,没有一个人主动关心过他的身体状况。

这些事情让陈志远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人际关系。

半个月前,陈志远意外地在街上碰到了前妻王丽。十年没见,王丽看起来依然很年轻,脸上有着他很久没见过的那种从容的笑容。

"志远?"王丽认出了他。

"王丽,好久不见。"陈志远有些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

"是啊,你看起来...还是那么忙碌。"王丽笑了笑,"我听说你的公司做得很不错。"

"还行吧。你呢?过得好吗?"

"挺好的。"王丽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我三年前再婚了,丈夫是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我们有了一个女儿,现在五岁了,很可爱。"

陈志远心里突然涌起一阵说不出的复杂情感。他想象着王丽和她的新家庭其乐融融的样子,那是他曾经可以拥有却亲手推开的生活。

"那就好。"他努力保持着平静。

"志远,"王丽犹豫了一下,"你...还没有再找一个?"

陈志远摇摇头:"工作太忙,没时间考虑这些。"

王丽看着他,眼中有着一丝同情:"志远,钱赚够了就行了,人这一辈子,还是要有个家的。"

这句话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陈志远的心里。和王丽分别后,他一直在想这句话。是啊,钱他确实赚够了,但他的人生除了钱,还剩下什么?

04

就在陈志远为这种空虚感困扰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

那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里开视频会议,讨论下个季度的业务计划。突然,他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紧接着就是天旋地转,他眼前一黑,倒在了办公桌上。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的病床上了。医生告诉他,他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先生,您这是典型的过劳引起的心脏病。"主治医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您平时工作压力是不是很大?"

"还行。"陈志远虚弱地说道。

"还行?"医生摇摇头,"您的身体已经透支得很严重了。血压高、血脂高、还有轻度的糖尿病。这些都是长期不规律生活造成的。"

"医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陈志远最关心的还是工作,"公司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处理。"

医生皱了皱眉头:"陈先生,您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至少要在医院观察一个星期,出院后也要在家静养一个月。"

"一个月?"陈志远急了,"不行,我不能离开公司那么久。"

"如果您不好好休息,下次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医生严肃地说道,"还有,您有家属吗?需要有人照顾您,特别是这几天。"

陈志远愣了一下。家属?他上哪儿去找家属?

"我...我一个人住。"他小声说道。

医生有些惊讶:"一个人?那不行,您现在的情况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您可以找个护工,但最好还是有家人照顾比较好。"

陈志远苦笑。家人?他还有什么家人?

秘书小王听说老板住院了,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她帮陈志远办理了各种手续,安排了护工,处理了一些紧急的公司事务。

"陈总,您好好养病,公司的事情我们会处理好的。"小王安慰他说。

"辛苦你了。"陈志远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孩,心里涌起一阵温暖。至少还有人关心他。

但第二天,小王就没有再来。陈志远知道,公司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处理,她不可能一直陪在医院里。

护工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人很好,照顾得也很细心。但毕竟是花钱雇来的,除了必要的照顾,她不会和陈志远有太多交流。

病房里很安静,陈志远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孤独。

隔壁床住着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叔,也是心脏病。但那个大叔的病床前总是有人,妻子、儿女、孙子孙女,一大家子人轮流来照顾。

"老张,今天感觉怎么样?"大叔的妻子每天都会问同样的问题。

"好多了,就是躺得有点难受。"大叔笑着回答。

"那就再躺几天,医生说了要好好休息。"

"爸,我给您带了您爱吃的小馄饨。"大叔的女儿也来了。

"爷爷,我画了画给您看。"连小孙女也来了,奶声奶气地说道。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陈志远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当年父亲生病的时候,自己因为忙于工作,很少去医院看望。现在轮到他自己了,却连一个探望的人都没有。

05

第四天的晚上,陈志远正在病床上翻看手机,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是前妻王丽打来的。

"志远,我听说你住院了?"王丽的声音里带着关切。

"你怎么知道的?"陈志远有些意外。

"小王给我打的电话,她说找不到你的家属,想起了我。"王丽停顿了一下,"你现在怎么样?"

陈志远的眼眶突然有些湿润。他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唯一关心他的人竟然是已经离婚十年的前妻。

"我没事,就是心脏病,已经好多了。"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

"志远,"王丽的声音有些哽咽,"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样?一个人生病了,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陈志远听了这话,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他想起了这些年来的种种,想起了自己为了事业而失去的一切,想起了那些本该珍惜却被他亲手推开的人和情感。

"王丽,我...我现在才明白你当初说的话。"他的声音颤抖着,"我这一辈子,好像除了赚钱,什么都没得到。"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王丽轻声的叹息:"志远,还不算太晚。你才55岁,还有时间改变。"

就在这时,护士走进病房,告诉他明天需要做一个重要的检查,必须要有家属签字确认。陈志远看着手里的同意书,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如果这次的检查结果不好,如果他的病情比想象中严重,如果他真的...他死后,连一个为他收尸的人都没有。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一样击中了他,让他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他这才真正明白,一个人到了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将会面临多么可怕的境地。

王丽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志远?志远?你还在吗?"

但陈志远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的手机从手中滑落,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之中...

06

那一夜,陈志远几乎没有合眼。王丽的话,护士的要求,还有对未来的恐惧,所有的一切都像潮水一样涌入他的脑海。

第二天一早,王丽竟然真的来了。她带着一些营养品和粥,就像当年照顾生病的陈志远一样。

"你怎么来了?"陈志远看到她,既感动又愧疚。

"我昨晚想了一夜,觉得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曾经是夫妻,你现在这样,我不能不管。"王丽在病床边坐下,"我已经和我丈夫说了,他很理解。"

陈志远想说什么,但王丽打断了他:"你先别说话,听我说。志远,我昨天晚上仔细想了想,你现在的情况,让我想起了我们认识的那个老李。"

老李是他们以前的邻居,一个成功的商人,和陈志远的经历很相似。单身一人,专注于事业,晚年孤独无依。

"你还记得老李最后是怎样的吗?"王丽继续说道。

陈志远当然记得。老李七十多岁的时候中风了,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没有一个亲人来看他。最后是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他在家里去世多日,身体都开始腐烂了。

"王丽,你是想告诉我什么?"陈志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想告诉你的是,人到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真的会很可怕。"王丽认真地看着他,"志远,我这些年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人了,他们的结局都很相似。"

王丽告诉陈志远,她现在在一家养老机构做兼职护工,见过很多孤独的老人。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她发现那些晚年身边没有人的老人,基本上都逃不过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生病无人照料,只能依靠护工或者保姆。

"志远,你现在已经体会到了。"王丽说道,"你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如果不是公司的同事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你只能花钱请护工照顾你。护工虽然尽职,但她们不会真正关心你这个人,只是完成她们的工作而已。"

陈志远想起了这几天护工阿姨的照顾。确实,她很专业,但完全没有感情色彩。吃药、输液、翻身,一切都按照规程来,但缺少那种家人照顾时的温暖和关怀。

"更可怕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差,需要的照顾也会越来越多。"王丽继续说道,"那些护工和保姆,她们可能会敷衍你,甚至虐待你,因为你没有家属监督。"

王丽说起了她在养老院见过的一个老人。那个老人很有钱,每个月花两万块钱请最好的护工。但护工背地里经常偷懒,给老人吃剩饭剩菜,不按时给老人换尿布。老人因为没有家属,敢怒不敢言,生怕护工不干了,找不到人照顾。

"那个老人最后怎么样了?"陈志远问道。

"去年冬天去世了。"王丽叹了口气,"死的时候很痛苦,护工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在床上躺了两天了。"

07

第二种情况:财产被他人觊觎和侵占。

"志远,你现在有这么多财产,等你老了,行动不便了,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王丽问道。

陈志远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的概念里,钱放在银行里,有密码保护,应该很安全。

"你太天真了。"王丽摇摇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一个老人没有子女,有一套价值几百万的房产。他身体不好,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刚开始保姆很好,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很感动,觉得这个保姆比亲生女儿还亲。"

"后来呢?"

"后来老人糊涂了,在保姆的诱导下,把房产过户给了保姆的女儿。等老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老人被赶出了自己的房子,在外面租房住,没多久就去世了。"

王丽告诉陈志远,像这样的案例很多。那些孤独的老人,特别容易被身边的人欺骗,因为他们渴望有人关心,容易被虚假的温情所迷惑。

"还有一种情况更恶劣。"王丽继续说道,"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盯着那些孤独有钱的老人,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他们的信任,然后侵占他们的财产。有些老人被骗得一无所有,最后只能流落街头。"

陈志远听了,后背发凉。他想起自己现在的情况,如果真的有人想要侵占他的财产,他有什么办法防范吗?

"最可怕的是,这些老人被骗了,都没有人替他们伸张正义。"王丽补充道,"因为没有亲属,连报案的人都没有。"

第三种情况:死后无人收尸,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王丽说的第三种情况,也是陈志远最害怕的一种。

"志远,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突然去世了,谁来处理你的后事?"王丽直接了当地问道。

陈志远愣住了。他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见过一个老人,八十多岁,独居在一套老房子里。"王丽的声音变得沉重,"邻居三天没见他出来,觉得不对劲,就报了警。警察破门而入的时候,发现老人已经去世五天了。"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就是社区帮忙联系殡仪馆,简单火化了。没有悼词,没有鲜花,没有送别的人,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一生。"王丽的眼中有着深深的悲哀,"一个人活了八十多年,最后的结局却是这样。"

王丽告诉陈志远,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很多孤独的老人都是这样默默地死去,死后很久才被发现,匆匆火化,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存在过。

"更悲哀的是,这些老人生前可能很成功,有房有车有存款,但死后却连一个为他们流泪的人都没有。"王丽说道,"志远,你想象过自己是这样的结局吗?"

陈志远不敢想象。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虽然当时他没有好好陪伴他们,但至少他们走的时候还有他这个儿子为他们送行。而他呢?如果他突然离世,谁会为他办后事?谁会为他流泪?

第四种情况:晚年精神空虚,在绝望中度过余生。

这是王丽说的最后一种情况,也是最折磨人的一种。

"志远,你以为有钱就能买来快乐吗?"王丽问道。

"至少可以买来物质享受。"陈志远说道,但语气并不坚定。

"物质享受能填补精神空虚吗?"王丽反问道,"我见过一个老人,很有钱,住在高级养老院里,每天有专人服务,吃的是最好的,住的是最豪华的套间。但你知道他每天在做什么吗?"

"做什么?"

"发呆。"王丽说道,"从早到晚就是坐在那里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护工问他要不要看电视,他摇头。问他要不要出去走走,他还是摇头。"

王丽说,那个老人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精神已经彻底崩溃了。因为没有家人朋友,没有人可以交流,没有人理解他的感受,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绝望中。

"最后呢?"陈志远问道。

"最后他自杀了。"王丽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留下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一句话: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孤独过。"

陈志远听了,浑身打了个寒颤。他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感受,那种深夜独自一人时的空虚和不安,不正是这种精神空虚的开始吗?

"志远,这就是我说的四种情况。"王丽总结道,"人到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基本上逃不过这四种悲惨的结局。生病无人照料,财产被人觊觎,死后无人收尸,精神极度空虚。"

08

听完王丽的话,陈志远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想起了那些被他忽略的亲情友情,想起了那个曾经深爱他现在却成为别人妻子的女人。

"王丽,是不是已经太晚了?"陈志远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已经55岁了,我已经失去了那么多......"

"不晚。"王丽握住了他的手,"志远,只要你愿意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王丘告诉陈志远,她见过一个老人,六十岁的时候也是孤身一人,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主动修复各种人际关系。他联系了疏远多年的兄弟姐妹,参加了各种社区活动,甚至还志愿到敬老院做义工。

"现在他七十多岁了,身边有很多朋友,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修复了,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王丽说道,"所以你看,改变是可能的,关键是你要有这个决心。"

"可是我该怎么做呢?"陈志远问道,"我觉得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了。"

王丽想了想,说道:"首先,你要改变你的价值观。不要再把赚钱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要学会重视人际关系。其次,你要主动修复那些被你伤害过的关系。比如你的表姐表弟,你们小时候关系不是很好吗?"

陈志远想起了表姐。小时候他经常到表姐家玩,表姐对他很好,就像亲姐姐一样。但这些年来,他们几乎没有联系,逢年过节也就是发个短信问候一下。

"还有,你要学会帮助别人。"王丽继续说道,"你现在有钱有资源,可以做一些公益事业,不为名不为利,就是单纯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陈志远点点头。他想起了公司里的一些年轻员工,他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买房首付不够,孩子上学需要赞助费等等。以前陈志远觉得这些都不关他的事,但现在他觉得,也许他可以适当地帮助一些人。

"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表达你的情感。"王丽最后说道,"中国男人都不善于表达感情,但感情是需要表达的,不表达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关心他们?"

出院后,陈志远开始按照王丽的建议,一步步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首先,他联系了表姐。表姐接到他的电话,非常惊喜。

"志远?真的是你吗?好久没联系了!"表姐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喜悦。

"表姐,我...我想来看看你。"陈志远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好啊好啊!什么时候来?我让表姐夫准备你爱吃的红烧肉!"

第二天,陈志远就去了表姐家。表姐一家人对他非常热情,就像对待真正的家人一样。表姐夫还特意请了假陪他,表姐的儿子也从外地赶回来见他。

"志远,你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吧?"表姐看着他,眼中有着心疼,"你看你瘦了那么多。"

"表姐......"陈志远突然哽咽了,"我以前太忙了,没有好好联系你们,对不起。"

"说什么对不起,咱们是一家人!"表姐拍拍他的手,"以后常来,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那一刻,陈志远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温暖。他想起了小时候在表姐家过暑假的快乐时光,想起了表姐对他的照顾和疼爱。原来,那些美好的情感一直都在,只是被他忽略了太久。

接下来,陈志远又联系了一些老同学和老朋友。虽然有些人对他的主动联系感到惊讶,但大部分人都很高兴能够重新联系。

他还开始关注公司员工的生活。当他得知销售部的小张因为孩子生病急需用钱时,他主动借给了小张五万块钱,并且说不着急还。当他得知财务部的小李因为买房首付不够而发愁时,他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小李。

这些举动让员工们对他刮目相看。以前大家都觉得陈总很冷漠,只关心业绩,不关心员工。现在发现原来陈总也有温情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陈志远开始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他联系了几家养老院,每个月都会去看望那些孤独的老人,给他们带去一些礼品和关怀。他还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陈志远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满足感,比赚到一笔大生意还要令人开心。

半年后,陈志远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而是合理安排时间,留出时间和亲朋好友相处。他的身体也好了很多,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最重要的是,他不再感到孤独了。表姐一家经常邀请他吃饭,公司的员工也愿意和他聊天,养老院的老人们把他当作亲人一样对待。

有一次,一个被他资助的学生给他写信,信中说:"陈叔叔,谢谢您的帮助。您就像我的父亲一样,给了我继续求学的希望。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像您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看着这封信,陈志远流下了眼泪。那是幸福的眼泪。

09

一年后,陈志远在王丽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性朋友。她叫林雅,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丈夫几年前去世了,有一个已经成家的儿子。

林雅很温和,有着书香门第的气质。她没有被陈志远的财富所打动,而是被他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

两个人开始作为朋友交往。他们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参加公益活动。陈志远发现,和林雅在一起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平静的快乐,那种感觉和年轻时的激情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志远,你现在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有一次,林雅对他说道。

"哪里不一样?"陈志远问道。

"以前的你,眼中只有事业和金钱,现在的你,眼中有了温暖和关爱。"林雅笑着说道,"现在的你,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这句话让陈志远深有感触。是的,他现在才感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以前的他,就像一台赚钱的机器,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现在的他,有了亲情友情,有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有了对生活的热爱。

又过了一年,陈志远和林雅结婚了。虽然两个人都已经接近六十岁,但他们的婚礼依然很温馨。表姐一家、公司的员工、养老院的老人、被资助的学生,很多人都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看着满堂的宾客,陈志远想起了两年前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那个孤独的自己。如果没有那次心脏病,如果没有王丽的提醒,也许他真的会走向那四种可怕的结局。

现在的他,有了妻子,有了亲戚朋友,有了很多关心他的人。即使将来他老了病了,也会有人照顾他;他的财产有了合理的安排,不会被人觊觎;如果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也会有人为他流泪送别;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很充实,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在婚礼的致辞中,陈志远说道:"我55岁才明白,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多少真心关爱你的人。人到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那将是最大的失败。感谢生活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感谢那些愿意重新接纳我的人,感谢我的妻子林雅愿意和我一起度过人生的后半段。"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婚礼结束后,陈志远和林雅手挽着手走出了婚礼现场。夕阳西下,但他们的人生却刚刚迎来了新的黎明。

陈志远知道,自己用痛苦的代价换来了这个人生感悟:人这一辈子,赚多少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与你分享喜悦,有人为你分担痛苦,有人在你需要的时候陪在身边。

人到晚年如果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那四种可怕的结局就会如影随形。但只要你愿意改变,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肉鸽岛PmJK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