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是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四时至气相通,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亦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之密匙。依从二十四节气的要求,科学养生,顺应天道,是遵循养生防
《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是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四时至气相通,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亦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之密匙。依从二十四节气的要求,科学养生,顺应天道,是遵循养生防病之要诀。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四季养生法》
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使得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病变。
【材料】白芷15克,花胶(即鱼肚)300克,生姜3片,葱1根,料酒、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将花胶洗净,切长条块,葱切段;将白芷、花胶、料酒、姜、葱一同放入炖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30分钟,加入盐、香油调味。
中药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白芷不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瘤作用。另外还可用以治疗白癜风及银屑病,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对抗蛇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本草纲目》中载: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中药白芷
白芷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宣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白芷长于止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如都梁丸(《百一选方》)、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一捻金散(《御药院方》)。
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如白芷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以治疗有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前额疼痛等症状的鼻渊、鼻鼽等鼻科疾病。对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白芷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另外,白芷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还可治皮肤风湿瘙痒。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同样证实,白芷中含有毒素,小剂量能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引起流涎、呕吐;大量能引起强直性痉挛,继则全身麻痹。故此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日常食用仅做调料,不宜量大,入药更要遵医嘱。
花胶,又叫鱼肚、鱼胶、白鳔、鱼鳔等。是由鱼的鳔,经剖制晒干而成。鱼肚有黄鱼肚、鮰鱼肚、鳗鱼肚等,主要产于中国沿海及南洋群岛等地。属四大海味之一,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鱼肚也是入菜的经典食料。
花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主要营养成分是粘性胶体高级蛋白和多糖物质。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视为养颜珍品,更是补而不燥之珍贵佳品。同时,花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鳔胶:甘、咸、平、无毒。主治:止伤血出不止;烧灰,豕阴疮、瘘疮、月蚀疮。——《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中称花胶为鳔胶,可治难产、产后抽搐、血晕及经血逆行、便毒肿痛等证。
不过,花胶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适合食用。如胃呆痰多、舌苔厚腻者,食欲不振和痰湿盛者则不宜食用。
中药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以质嫩者为佳。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生姜里的姜辣素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生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升高血压。生姜水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
生姜“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治“冷痢”;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食疗本草》
生姜
生姜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可治风寒感冒轻症。生姜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治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驱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生姜还有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如三拗汤、二陈汤(《和剂局方》)。生姜是隐藏在厨房里的解毒高手,不止是去腥调味,还能解鱼蟹毒,解天南星、半夏的毒。
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蔬菜,而且食用和入药皆有讲究。“入药用山葱、胡葱,食品用冬葱、汉葱。”(宋·苏颂)。《本草纲目》中葱茎白、叶、须、花、实等皆可入药,现代中医则主以葱白入药。
中药葱白,取葱近根部的鳞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即可入药。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葱白白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链球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发汗解热、利尿、健胃、祛痰作用。此外,25%的葱滤液在试管内接触时间大于60分钟者,能杀灭阴道滴虫。
葱茎白作汤,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葱茎白,味辛而甘平,气厚味薄,升也,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本草纲目》
葱白辛温不燥烈,发汗不峻猛,药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之轻症。故治疗风寒感冒其可以单用,亦可与淡豆豉等其他较温和的解表药同用,如葱豉汤(《肘后方》)。其中风寒感冒较严重者,可作为麻黄、桂枝、羌活等的辅佐药,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同时,葱白辛散温通,能宣通阳气,温散寒凝,可使阳气上下顺接、内外通畅。常与附子、干姜同用,治疗阴盛格阳,厥逆脉微,面赤,下利,腹痛,以通阳回厥,如白通汤(《伤寒论》)。若单用葱白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可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通,也是取其通阳散寒之功。
此外,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冬葱最善,宜冬月食,不宜多。只可和五味用之。虚人患气者,多食发气,上冲人,五脏闭绝,虚人胃。开骨节,出汗,故温尔。少食则得,可作汤饮。切不可与蜜相和,食之促人气,杀人。——《食疗本草》
葱虽可入药,但并不宜多吃,只可作调味品,尤其是体虚气滞的人,吃多了会加重病情,所以即使是在最适宜吃葱的冬月里,吃葱也“不宜多”,《食疗本草》中,更是提倡“少食则得,可作汤饮”。
白芷花胶汤,取白芷祛风、散寒的功效,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顺应了“春气”、“发陈”的养生之道。花胶补而不燥,生姜、大葱调味的同时,又能升发阳气,同样顺应了立春养生的特点。总之,白芷花胶汤能润泽肌肤、养颜美容,非常适合面色不华、肌肤不润的爱美人群食用。
来源:知足常乐金蟾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