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趋势:家长如何给萌娃进行心理赋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0:50 2

摘要:早上起床,孩子磨磨蹭蹭不想起,家长急得直跺脚,开始一顿说教:“你看看都几点了,还不起来,上学要迟到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被说得眼泪汪汪,极不情愿地起床,一整天心情都不好。孩子在玩搭积木,好不容易搭了个高高的城堡,结果不小心碰倒了,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家长在旁

我在幼儿园工作好些年了,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家长,也发现不少家庭在教养孩子方面存在问题。接下来我先给大家说几个日常场景,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家的情况。

早上起床,孩子磨磨蹭蹭不想起,家长急得直跺脚,开始一顿说教:“你看看都几点了,还不起来,上学要迟到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被说得眼泪汪汪,极不情愿地起床,一整天心情都不好。孩子在玩搭积木,好不容易搭了个高高的城堡,结果不小心碰倒了,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家长在旁边不耐烦地说:“哭什么哭,不就是个积木嘛,再搭一个不就行了。”孩子听了,心里更委屈了。还有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冲突,哭着跑回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说:“肯定是你先惹别人的,不然人家怎么会跟你闹矛盾。”孩子满心的委屈得不到安慰,只能把情绪憋在心里。

这些场景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见,家长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在教育孩子,但实际上这种负能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胆小、叛逆,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那怎样才能给孩子进行心理赋能呢?这就得提到儿童心理赋能黄金三角模型了。

这个模型主要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和情绪ABC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孩子有自主、胜任和归属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和积极性。情绪ABC理论则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并不是由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5大场景化赋能技巧。第一个技巧是用“观察 - 反馈”模式替代单向说教。就像孩子搭积木失败那个场景,孩子搭的积木倒了哭起来,我们别急着批评,先观察孩子的状态,然后描述他搭积木的过程,比如“我看到你刚刚很认真地一块一块往上搭,搭得又高又漂亮”,让孩子知道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接着引导他思考,问他“我们想想看,怎么搭能让这个城堡更稳呢”,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理解,又能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技巧是建立“情绪天气预报”家庭仪式。每天晚餐时,让家人用天气符号来表达当天的心情,晴天代表心情很好,阴天代表有点小郁闷,雨天代表很伤心。孩子一开始可能不太明白,我们就耐心解释。通过这个仪式,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第三个技巧是设计“能量补给站”角落。在孩子房间或家里某个角落,放上孩子喜欢的绘本、玩具。当孩子心情不好或感觉累了,就让他去这个角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电”,比如看看绘本、玩玩玩具,在这个小天地里放松心情,恢复能量。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起床赋能和冲突赋能技巧。早上孩子起床时,我们不要强硬叫醒他,可以轻轻摸摸他的头,温柔地说:“宝贝,新的一天开始啦,今天又会是超级有趣的一天哦”,让孩子带着美好的心情开启新的一天。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抱抱他,让他把委屈说出来。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经过,引导他从对方角度思考,教他如何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那怎么知道孩子的心理能量状态呢?我们可以做一些工具来监测和调整。比如说制作一个情绪温度计,让孩子每天给自己的心情打分。要是发现孩子的心情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我们就要及时调整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鼓励。还可以做一个能量储蓄罐,孩子每做一件积极的事情,就往里面放一个小纸条。储蓄罐满了,就给孩子一个小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不过这些方法在使用的时候也有一些小误区。“观察 - 反馈”模式要注意描述过程要客观,引导思考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情绪天气预报”仪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太小的孩子可能不太理解;“能量补给站”角落的东西要定期更换,不然孩子会玩腻。

我有个家长朋友,一开始用负能教养方式,孩子变得很内向、胆小。后来尝试了这些方法,一段时间后,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了很多,在幼儿园也更愿意和小伙伴交流玩耍了。所以,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能给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赋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依薇育儿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