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通常指肿瘤直径超 5 厘米(或>5cm 且≤10cm等界定情况),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特征,生物学特性同小肝癌但病灶大,易出现其他器官转移,症状更明显,且常错过手术最佳时机,治疗相对复杂需综合施策。
大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通常指肿瘤直径超 5 厘米(或>5cm 且≤10cm等界定情况),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特征,生物学特性同小肝癌但病灶大,易出现其他器官转移,症状更明显,且常错过手术最佳时机,治疗相对复杂需综合施策。
一位79岁患者因右上腹不适就诊,磁共振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静脉侵犯。
这份结合平扫与增强序列的报告,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关键影像依据。
影像显示肿瘤位于肝右叶S6-S8段,最大径约10.3cm,呈现典型肝癌信号特征:T1加权像以低信号为主,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明显高信号伴ADC值降低,提示细胞密度增高;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迅速减低,符合"快进快出"的肝细胞癌典型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已侵犯肝右静脉及下腔静脉,程氏分型达Ⅲa型,癌栓越过膈肌平面进入下腔静脉,再考虑到患者已经79岁,这显著增加了手术难度及出血风险。
对于无法行穿刺活检的情况,需结合影像特征与血清学标记综合判断。
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升高,结合磁共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洗脱"的典型模式,虽未获得病理,仍可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这种"影像诊断+血清学佐证"的模式,在合并高危出血风险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需平衡肿瘤控制与患者耐受性。鉴于癌栓已侵犯下腔静脉且患者高龄,根治性手术切除风险较高,推荐优先选择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控制肝内病灶,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则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于下腔静脉癌栓,可考虑放射性碘125粒子条植入,局部控制癌栓进展。
在老年肝癌综合治疗中,需充分权衡治疗强度与生活质量,方能延长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来源:郭乃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