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有钱“村书记”,身价370亿,靠8台缝纫机1辆自行车起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17:02 1

摘要:他在2023年时就已经身价370亿,出手也是相当阔绰,直接以个人名义豪掷1.2亿元人民币,为村子建立了326栋别墅。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村书记是一种清贫职业。

可在我国江苏常熟康博村,有位村书记却与之截然相反。

他在2023年时就已经身价370亿,出手也是相当阔绰,直接以个人名义豪掷1.2亿元人民币,为村子建立了326栋别墅。

人们好奇,他作为一个村书记哪有那么多钱?

面对人们的好奇,他表示自己其实是靠8台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发家致富。

他是谁?靠这点本金,他是怎么能挣到这么多钱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裁缝的逆袭·】——»

这位“中国最有钱的村书记”就是,现任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

他出生于裁缝世家,自幼便对针线活耳濡目染,1966年,初中刚毕业的他,就被父亲要求回家继承家业,20岁就成为当地知名裁缝。

1975年,高德康受邀来到上海石库门专门为一位教授做裁缝,偶然间看到了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队员们身上穿着的羽绒服让他眼前一亮,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羽绒服,了解到这衣服有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保暖功能,能够为穿戴者提供持久的保暖。

这让高德康感到十分稀奇,毕竟自己做衣服这么多年,他第一次见到这么神奇的衣服。

不过他并没有太多挫败感,而是产生了同样创业的念头。

1976年,在村里的支持下,租下了一个四合院,召集11名村民成立缝纫组,这个缝纫组仅有8台缝纫机和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条件十分简陋。

为了创建这个缝纫组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钱,为了节约成本,高德康每天骑着他那辆自行车,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

要知道,这段路程往返有200公里,而且当时都是石子路,骑行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装货方便,他还在自行车上改装了一个架子,去的时候带上100多斤重的衣服,回来驮着100多斤的面料。

无论是夏天,还是寒冬天,他都风雨无阻,甚至因频繁修车被戏称为“修车专业户”。

但好在,凭借他这股不怕吃苦的精神,高德康成功为自己的裁缝组接到了几批来自上海大生意。

上海飞达厂商向他们下发了订单,高德康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带领团队日夜赶工,按时完成了订单,也因此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有了这笔资金,高德康开始扩建缝纫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招聘更多的工人,服装厂的规模逐渐扩大。

1980年,他正式建立服装厂,从代工转向贴牌生产羽绒服,积累原始资本。

可好景不长,合作多年的上海厂突然单方面解除了与高德康的合作。

这对高德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刚刚把钱全部建立成服装厂了,此时手里已经没有足够的本金,要是没有钱服装厂就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他十分不解,为何合作多年却突然宣布解约呢?

好在他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开始反思自己被抛弃的原因。

这时,一个工人的话给他提了醒:“咱这衣服啥牌子,我看上海牌儿牌儿老出名了!”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服装厂没有品牌,因此从一开始就只能受制于人,从而被抛弃,于是,他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开启了品牌创立之路。

«——【·“库存噩梦”到市场龙头·】——»

1990年,高德康偶然得知一家名为“天工服装厂”的企业,其生产的羽绒服“秀士登”销量不佳,濒临破产。

高德康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与天工服装厂洽谈合作,提出“借壳”生产自己的产品,并每年支付25万品牌使用费。

没想到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年高德康便净赚700万,三年后收入更是高达2500万。

有了足够的钱后,高德康乘胜追击,1992年成立了康博工艺时装厂,并推出了自己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从此专注于羽绒服市场。

本以为自己的羽绒服,无论是靠着质量还是品牌在市场上大赚一笔,于是他加大生产力度,一口气生产出了23万件羽绒服。

可千算万算,唯独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

那就是南北气候差异,这23万羽绒服里仅在东北市场就积压了13万件,货物积压导致一度面临800万元债务危机。

他一度濒临破产,到后来还是多亏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楼层经理打来电话,问波司登愿不愿意参加反季销售活动,他这才缓解了库存压力。

通过这次的教训,高德康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他设立了“版税制”,鼓励设计师创新,提高产品的时尚度。

还通过媒体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1996年,波司登羽绒服的销量达到了68万件,成功登上了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

此后,波司登还赞助中国登山队、极地科考队,并于2007年成为“羽绒服第一股”。

2018年又通过纽约时装周和国际设计师联名实现高端化转型,均价从1800元跃升至万元级,登峰系列售价高达1.49万元。

在自己创业成功后,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时路。

«——【·带领村民共富·】——»

1999年,高德康被人们选中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第一时间自掏腰包1.3亿,将山泾村改名为康博村,并对村子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他自己花钱建造300多栋别墅、为村子修建12车道主干道、还设立职业技术学校、引入三甲医院分院、打造千亩生态公园。

不仅如此,1998年起,康博村村民凡年满60周岁,就可享受“德康养老金”。

这项养老金制度从起步之初的每年几百元逐步提高,实行按“老”取酬,真正把老有所养落到实处,二十多年来累计发放1600多万元。

每年重阳节,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都能收到重阳福利大礼包,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此外,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享受天然气、菜金补贴,村民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能友好、和谐相处。

为了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高德康依托波司登等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康博村民变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980年的89元升至2023年的26.8万元。

不仅如此,高德康还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多年来,波司登集团和波司登公益基金会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过14亿元。

公益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112个地级市、600个县,惠及158.9万贫困群众。

从赈灾救援到捐建希望小学、希望医院,从温暖革命老区、春蕾女童到关爱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波司登的爱心身影遍布全国各地。

在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中,波司登及时捐赠了价值1亿多元的羽绒服支援当地;“5.12汶川地震”后,累计捐款捐物达8300多万元,并出资1000万元援建北川中学重建工程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及纪念广场项目。

更是连续两年获“中华慈善奖”,被誉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

这样的一个“村支书”真是人人都想要啊!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民营经济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标杆:

当企业家精神与乡土情怀共振,便能迸发超越资本的磅礴力量。

如今,波司登羽绒服也是火遍全网,靠着保暖一度获得人们的喜爱,相信许多朋友,都对波司登羽绒服有着独特的缘分,在穿着过程中,你们觉得波司登的质量如何?

来源:风云史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