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滨州市“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6:53 2

摘要:3月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介绍深化改革创新、赋能经济发展和织牢安全生产底线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介绍深化改革创新、赋能经济发展和织牢安全生产底线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兵先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李晓明先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占铎先生;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市局办公室主任许振清女士,围绕深化改革创新、赋能经济发展和织牢安全生产底线等方面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王兵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山东领先、全国一流”既定目标,讲政治、促发展、强监管、保安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深化改革创新担当有为

一是“数字+执法”全国推广。承办全国“数字+执法”中期推进会,荣获“全国执法稽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全国领先,牵头起草《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电子数据取证暂行规定》,并在全国发布实施。

二是监管创新全省领先。成体系构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机制,直播带货综合监管经验全省推广。

三是滨州元素多彩呈现。滨州电解铝被列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级试点,专利权质押融资入选全国“知识产权万里行”典型案例,商用厨具检验检测进入“国家队”,消费维权经验入选全省统一大市场综合督查典型案例,12315效能评价全省第一、全国第六。

(二)赋能经济发展高质高效

一是质量支撑更加有力。成功举办全省“质量月”活动,全景展示“质量强市”建设六个“质胜之道”。23家企业荣登2024中国品牌价值榜,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分列全省第1、第2、第3位。

二是标准引领作用凸显。全国首发“心安城市”建设标准,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06项。5项国家级、4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45个项目享受补贴608万元。

三是知识产权量质齐升。1项专利荣获日内瓦国际金奖;“阳信鸭梨”“沾化冬枣”入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保护工程;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41件,同比增长18.1%。

(三)安全生产底线织密织牢

一是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红黑榜”,以中小学校园食品“小切口”推动食品安全“大治理”,让孩子们吃的安全干净、健康营养。

二是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全覆盖检查药械生产经营单位,两起案件分别获评全国医疗器械八大典型案例、全省药品巩固提升行动典型案例。

三是工业产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严格8大类63种产品质量监管,检查相关企业2130家次,抽查产品873批次;全省厨具产业提升暨产品质量风险会商会议在滨州召开。

四是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有力管控。全市3893条燃气压力管道定检率持续保持100%,实现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安全责任险全覆盖。市特检院成为省内首家获得乙类检验机构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2025年,我们将聚焦全市“113388”工作体系,牵头智能纺织产业链专班打好“招商引资”战役,抓好全市“三大行动”的“品牌故事挖掘”“食药安全风险防范”两个专项行动,“市县乡”一体落实落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一)牢牢把握“促发展”的着力点,深入实施“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

一是纾困解难惠企。下沉调研100家大型企业、1000家中型企业、10000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是质量品牌立企。遴选“好品滨州”区域公共品牌20个,推荐入选“好品山东”4个;组织5家企业申报“泰山品质”认证,新增CNAS认可实验室5家、“同线同标同质”企业20家以上。

三是标准引领助企。参与修订国际标准1项,主导制修订国标、行标各20项以上。

四是知识产权强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群、专利导航项目各10项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

五是平台建设利企。发挥特检院和检验检测中心产业支撑作用,提供“家门口”服务。

(二)牢牢把握“扩内需”的突破点,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一是优化消费维权服务。牵头制定《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推行消费维权服务站纠纷先行和解。深化“放心消费在滨州”行动,积极推行先行赔付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制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坚定不移走“品牌带动、品牌引领”的发展之路,让更多“滨州产品”成为“滨州品牌”。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提质扩面,将“三同”自主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库。

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塑成“数字+执法”工作胜势,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深入开展直播电商放心消费行动,严查“幽灵外卖”等违法行为。

(三)牢牢把握“守底线”的关键点,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食品安全“百姓点检日”活动,实施群众餐桌“放心肉”工程;规范“校园配餐”管理,保障师生用餐安全;对农村食品销售全覆盖检查,打造标杆经营店60家;食品安全抽检2万批次。

二是严格药品风险全过程防控。健全“市县联动”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市级药品监督抽检450批次,确保线索办理率、案件查处率双100%。

三是强化产品质量全环节监督。对群众关心的消费品开展产品质量抽查500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

四是深化特种设备隐患全覆盖整治。对300台以下的电梯维保单位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为老旧小区开通新装电梯快检绿色通道。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服务型执法是近年来政府执法理念的重大转变,请问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如何推行服务型执法?

发布人:李晓明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十五项措施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就开展服务型执法的任务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总体来说,我们将按照“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注重事前预警。坚持普法走在执法前,采取以案说法、情景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企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好违法线索预警平台功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违法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和提前介入能力。

二是强化事中管控。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案件线上办理,实现所有执法环节可查看、可追溯、可监督。贯彻落实《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免予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处罚;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

三是深化事后延伸服务。将回访和整改纳入执法必备程序,通过实地座谈交流、现场指导检查、发放问卷等形式,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深入调研,在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业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帮助涉案主体纾困解难。

中国山东网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以及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在三大战役、三大行动中还有哪些安排部署?

发布人:张占铎

2024年,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增至23件、同比增长360%,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转让许可专利358次、同比增长377%;发布专利开放许可90件、占全省20%、列全省第1位。连续两年省对市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评议工作取得“优秀”等次。无棣县与福建省平和县协同办理的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修订《滨州市知识产权资金资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开展知识产权“六个一”活动,引导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水平保护。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5841件,“阳信鸭梨”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沾化冬枣”入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赋能67项产品产能、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一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案例获省市场监管局发文推广。

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市“113388”工作体系,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强企行动。

一是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着力推动专利申请质量源头治理,加大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规制力度,加强对重点违规行为的治理和重点申请主体的监管。持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或高价值专利组合。组织开展专利导航10项以上、培育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群10个以上,全年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0%以上。

二是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引导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和保护力度,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5件以上,打造滨州“地标宴”“地标馆”,设置“地标墙”。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全市专利质押金额10亿元以上。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力争2025年底全市用标覆盖率达100%。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做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提高调解效率,调解成功率高于40%。

四是优化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提升商标窗口服务能力,畅通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实现“一次办好”。继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培育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市市场监管局提出实施“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开展“五大行动”,请问在益企服务、助企发展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发布人:许振清

为全面落实市委“三大战役”“三大行动”部署要求,提升助企发展能力,3月12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正式启动“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该项活动贯穿全年,以“落实政策、精准服务、助企发展”为目标,结合“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开展“五大行动”。

一是纾困解难惠企。建立“益企服务”专家库,实行“你点我讲”菜单式培训。开展企业“信用体检”、信用修复和合法合规指导服务。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深化涉企收费专项整治,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二是质量品牌立企。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高端铝、纺织服装供应链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做好“好品滨州”品牌故事挖掘,支持企业申报“好品滨州”、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好品山东”品牌和“泰山品质”认证。

三是标准引领助企。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培育培优标准创新型企业,组织实施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推动标准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产业链标准国际化进程。

四是知识产权强企。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深入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五是平台建设利企。构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咨询服务“五位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博兴厨具、惠民绳网、沾化海产品等县域特色产业质量驿站。优化特种设备“公益服务+检验检测”,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特种设备对接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市县乡”一体联动,统筹市场监管服务要素,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送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争取把“百千万”益企服务工程打造成为滨州营商环境的“亮点工程”、服务企业的“暖心工程”、市场监管的“精品工程”,为加快建设“品质滨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