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矫情,是太多人把那个名字偷偷设成仅自己可见的备注,然后在深夜点开,再关掉。
刷手机刷到“白月光杀伤力”这几个字,心口还是咯噔一下。
不是矫情,是太多人把那个名字偷偷设成仅自己可见的备注,然后在深夜点开,再关掉。
杀伤力到底多大?网友投票简单粗暴:
谈过恋爱的白月光,20%;
人已经走了的,80%;
热恋期突然离开的,100%。
数字冷冰冰,但背后全是“如果当时”四个字。
很多人以为,只要真人再出现,滤镜就碎了。
现实却是,真人来了,滤镜反而升级成钢化玻璃。
因为大家怀念的压根不是那个人,而是当时的心跳、当时的自己。
就像旧歌重听,音质再好,也找不到第一次戴上耳机那股电流。
日本把这叫“初恋”,听着更温柔。
但温柔不代表不扎人。
心理学说,没结果的爱最容易留下“未完成脚本”。
大脑像欠费的播放器,卡在那句副歌,自动循环。
后遗症就是:后来遇见谁,都忍不住比对,越比对越没劲。
社媒上刷到“白月光”话题,评论区永远比正文精彩。
有人写“他孩子都打酱油了,我还在原地等短信”;
有人写“她朋友圈三天可见,我三天看一次”。
没人嘲笑谁,全是悄悄点灭的共情。
说到底,白月光不是月亮,是手电筒照出来的路。
路早就拐弯了,光还留在原地。
能做的,是把那束光收进口袋,继续往前走。
偶尔掏出来看看可以,别傻站着等它再亮一次。
来源:海边捉蟹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