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年,汉奸未绝种!日本重金收买舆论洗白侵略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3:55 1

摘要:那么,日本每年花几十亿的费用宣传什么呢?日本文化?国际交流?不,它们不买樱花,不买清酒,只买良知、买舌头、买灵魂。于是,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

作者 | 燕梳楼

我说哪来那么阴阳怪气的评论,原来是有人收钱当了汉奸。

就在小日本煽风点火试图阻挠相关国家参加北京大阅兵时,其最无耻的舆论操纵计划被曝光。

这项代号为"海外战略信息传播"的恶毒计划,从2015年开始悄然实施,已经进行了10年。累计投入更是达到了恐怖的560亿日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天花了153万日元。而同期日本政府对"慰安妇"受害者的补偿是多少呢?不足百亿日元。两相比较,暴露了日本对待历史的真实嘴脸。

那么,日本每年花几十亿的费用宣传什么呢?日本文化?国际交流?不,它们不买樱花,不买清酒,只买良知、买舌头、买灵魂。于是,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

“南京大屠杀数字有争议”,“慰安妇是自愿劳务”,“你看到的只是想让你看到的”,”日本很发达啊,侵略也不是坏事“,这种明显站在侵略者立场,甚至帮侵略者洗白的声音,看着就让人愤怒。

你说他们认知低吧,他们其实什么都懂。真的建议国安好好查一查,这些人是真蠢还是真坏。据了解,日本这项"海外战略信息传播"计划,旨在通过资助海外学者、舆论大V,把他们培养成为“知日派”意见领袖,对年轻一代构建全新的历史观。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主要执行机构,类似于美国的“反外国信息操纵与干扰办公室”(R/FIMI),还有臭名昭著的美国之音。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真假难辨的信息,抹黑中国洗白日本,然后在全球范围内散播,从而洗刷这段黑历史。

日本这个所谓的基金会也是如此,被曝连续多年向欧美学者、媒体从业者提供研究经费,要求其发表淡化日本战争罪行的学术成果和评论文章。同时向国内亲日公知渗透,与1450等其它流毒相互配合,有意无意传递所谓的“历史真相”。

他们拿的不是日元现金,而是一张“现代东亚史研究中心”的聘书、一次“知日派青年领袖”研修营的机票、一篇刊登在英美期刊上的润笔费。钱到账,膝盖就软了;字落纸,祖坟就塌了。我说怎么老是看到一些阴阳怪气的质疑声,,原来这些人领了狗粮了。

虽然抗战胜利都80年了,但汉奸狗腿子的后代仍然没有绝种。这一波带着中国人口音的掺血声量,与日本国内历史教科书修改、靖国神社参拜等行为形成呼应,构成系统性历史修正主义的两大支柱。在教科书干预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向多国施压,要求修改涉及“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历史事实的相关表述。

在菲律宾和印尼,日本通过政府开发援助项目附加条款,要求当地教科书将"慰安妇"表述修改为"战时自愿劳务人员"。2024年曝光的文件显示,日本驻外使领馆设有专门团队审查所在国历史教材,对“不当表述”提出“修改建议”。

在学术影响层面,东京大学等机构设立特别项目,资助外国学者开展“大东亚战争再研究”,重点挖掘日本殖民统治的“建设性贡献”。这些学术成果通过国际会议、英文出版物等渠道进入主流学术界,逐步消解二战史观的国际共识。

这种操作手法具有鲜明的“温水煮青蛙”特征,通过长期、渐进的方式改变历史认知的参照系。

日本正在进行的,就是系统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操作。在历史教育领域,日本文部科学省2024版中学教科书将"南京事件"的表述从"大屠杀"改为"事件",死亡人数标注从"20万以上"变为"诸多争议",相关篇幅较2005年版缩减72%。

而在亚洲搅屎棍菲律宾的历史课本上,“慰安妇”成了“战时女性劳务人员”;剑桥大学的研究所里,“殖民建设性贡献”替换了“侵略”;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一群顶着中文ID的账号,用“史料不足”来质疑30万亡灵的姓名,用“国际视野”来稀释血写的记忆。

他们配合得如此默契,以至于你分不清,究竟是东京外务省在遥控,还是这群收钱的人在主动导航。

由此可见,国际意识形态战场的较量,有多复杂和艰巨。国际传播领域的较量,实质是历史解释权的争夺。日本投入巨资开展外宣的背后,是对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安排的隐性挑战。这种挑战不体现为直接的军事对抗,而是通过话语体系重构、历史记忆重塑等柔性方式推进。

所以我们自2015年首次抗战胜利阅兵以来,就通过国家公祭、档案公开、跨国合作研究等形式,持续强化历史真相的国际传播。今年中央档案馆公开了731部队、强征“慰安妇”等史料,为国际社会认识日本战争罪行提供了确凿证据。

面对日本560亿日元外宣工程带来的挑战,光靠我们这些有良知的自媒体人还不够,还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历史真相防御机制。在学术层面,应加强跨国史料共享和联合研究,防止历史被碎片化解读;在教育领域,应将相关历史编入课本,加强民族耻辱教育。在传媒行业,要强化职业伦理,警惕隐蔽的资金渗透。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外宣战略的强化与中国抗战纪念活动的深化存在显著的时间关联性。自2015年中国首次抗战胜利日阅兵后,日本外务省“海外战略信息传播”预算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25年达到历史峰值。具有明显反差的,是日本政府对二战受害者的赔偿始终采取消极态度。

据统计,日本政府对中韩等国“慰安妇”受害者的补偿总额不足百亿日元,且多通过民间基金形式运作,刻意回避国家法律责任。这种“重外宣轻反省”的资源配置模式,暴露出日本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实用主义逻辑——与其真诚反省战争罪行,不如投入资源重塑国际形象。

在560亿公关费与百亿赔偿金之间,一个是给“历史”开出的价码;一个是给“受害者”打下的欠条。五倍的差距,赤裸裸地写出一句话:“与其忏悔,不如洗白;与其赔偿,不如封口。”

实际上,日本外宣战略的推进与其国内政治演变密切关联。安倍晋三执政时期确立的“积极和平主义”路线,为历史修正主义活动提供了政治庇护。2023年更是将“战略性国际传播”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随后成立“国际信息统括官”机构,负责统筹对外传播资源。

这种体制变革使日本的外宣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文化传播升级为战略行动。必须警惕的是,日本政客频繁将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污名化为“反日教育”,却对本国系统性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视而不见。

在国际外交领域,日本对华策略已经出现明显转变。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阅兵时,安倍政府尚以"安倍谈话"玩文字游戏,至少表面维持着反省姿态。到2025年中国筹备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时,日本已公开施压多国"不建议参加中国阅兵",甚至荒谬指责纪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

这种从暧昧回避到公然干预的转变,暴露出其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苗头。今年3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公然宣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无法律约束力",其防卫省同时将中国列为"最大安全威胁"。8月15日,79名日本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首相石破茂供奉祭祀费。

这告诉我们,侵华历史不是学术争论,而是战争的前奏;文化渗透不是软话题,而是国家安全。当中国高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时,我们纪念的不仅是过去的牺牲,更是对未来的警示——遗忘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抗战胜利80年了,汉奸没有绝种,只是换了马甲。过去,他们穿黄皮、戴臂章,给侵略者带路;今天,他们穿西装、打领带,给历史虚无主义递刀。

过去,他们跪在日寇的机枪前;今天,他们跪在日元账户前。过去,他们让中国失去了土地;今天,他们要让中国失去记忆。

真相不会自动发光,它需要点火的人。点火的是学者,是记者,是老师,是在舆论场孤军奋战、却死不删帖的自媒体人。

80年前,我们用鲜血把侵略者赶出家园;80年后,我们要用键盘把汉奸赶出屏幕!

来源:燕梳楼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