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风光无限的奢侈品巨头,如今在中国市场迎来寒冬期。Chanel员工被邀进“小黑屋”,要求直接签署解雇协议的场景,正是整个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香奈儿中国裁员20%,奢侈品黄金时代告终!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曾经风光无限的奢侈品巨头,如今在中国市场迎来寒冬期。Chanel员工被邀进“小黑屋”,要求直接签署解雇协议的场景,正是整个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多位Chanel中国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正加大裁员力度,从“自然流失”转向“正式裁员”。
“在没有任何预告和征兆的情况下,被邀请进‘小黑屋’,要求直接签署解雇协议。”这场裁员已经涉及无固定期限员工,而Chanel中国方面则表示不做回应。
Chanel裁员的背景是进入低迷周期的奢侈品行业正“跌跌不休”。全球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2015年以来最大的挫折,贝恩咨询已修改其对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长预测,认为市场销售规模或将下滑2%至5%。
各大奢侈品集团业绩全面下滑。LVMH今年二季度收入下跌4%,上半年出现营收利润双降,营业利润大跌15%,净利润大跌22%。
开云集团情况更为严峻,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上半年总营收同比下跌16%,净利润更是近乎腰斩,大跌46%。
作为私人公司,Chanel没有向公众披露季度数据的义务,但今年5月公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已经显示颓势。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滑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
这是自2020年以来,Chanel首次出现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4。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销售额下降9.3%,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
面对这一局面,Chanel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曾承认中国市场的裁员行动,并解释称“对于Chanel这样规模的公司在经历当下周期变化,于不同市场进行结构调整是正常的”。
过去四年,整个奢侈品行业以远高于通胀水平的幅度涨价。2019年至今,全球奢侈品均价上涨54%,LV近三年涨价10次,香奈儿经典Flap包价格突破1万美元。
Chanel的经典包款CFmaxi单价在中国已经超过10万元。LVMH同样在8月起对LV全线产品实施年内第三次涨价,平均涨幅2%。
然而,这种“凡勃伦效应”正在失效。Prada集团CEO Andrea Guerra坦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未能与价格相匹配”。
奢侈品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消费主力的结构性断层。曾经贡献全球40%奢侈品消费的国内中产群体,在经历三年消费降级后,正从“咬牙买包”转向“理性消费”。
2025年,中产群体面临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资产缩水尤为严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股票市场波动加剧,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这些都导致中产的财富增长停滞甚至倒退。
国家统计局与社科院联合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占总人口比例约7.7%,这一数字虽然位居全球首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面对挑战,渠道收缩是大多数品牌必然的选择。业绩压力最大的开云集团上半年共关闭18家门店,其中7家位于亚太地区。
奢侈品牌正在加速从低线城市撤离,将资源集中到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华丽智库的报告指出,2025上半年奢侈品牌中国市场新开门店(含快闪店)、门店焕新动态数量下降约30%。
与此同时,2025年中国奢侈品线上渗透率达46%,预计年内将超越线下,而Z世代贡献了其中72%的交易额。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也在动摇国际奢侈品的市场地位。中国新晋企业老铺黄金的崛起和增长速度非常快:2023年销售额接近4.5亿美元,2024年已增至12亿美元。
据《Vogue商业》杂志预估,老铺黄金2025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8亿美元,两年后或将逼近50亿美元。老铺黄金证明,欧洲奢侈品牌不能再安于舒适区。
“国潮代表‘中国潮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身历史和全球地位日益增强的自豪感”。中国中高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而非西方品牌。
尽管业绩持续低迷,但奢侈品巨头仍选择重押中国市场。Chanel继去年底在杭州举办时装秀后,又在上海举办珠宝系列活动。
爱马仕在上海举办女装全新系列发布会,这是品牌第二次在巴黎之外的地方举办女装秀。LV美妆首个系列产品全球首发地选在南京德基广场。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邢微微指出:“高净值客户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他们越来越偏爱低调,没有明显品牌标识的产品,还会把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他消费领域”。
爱马仕成为行业低迷中少数保持增长的公司,2025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长8%,营业利润增长5.7%。
但即使是这样稳健的巨头,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表现疲软,第二季度按实际汇率计算仅增长0.1%。
奢侈品没有变,但底层的消费逻辑变了。当潮水褪去,巨头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中国市场,什么才是真正的奢侈。
议
网友热议
@钱伊沃Joyce(IP京):
一边涨价一边裁员,这就是奢侈品的吃相?经典款从3万涨到10万,现在连员工都要裁掉20%,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
@张忠明zhongming(IP豫):
作为前奢侈品店员,说句实话:这些大牌对中国市场根本就是薅羊毛心态。业绩好时疯狂扩张,稍有不顺便大规模裁员,完全不管员工死活。
@扬州慢苏州快(IP苏):
不是香奈儿一家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跌!LV、Gucci哪个不在裁员关店?中产钱包瘪了,谁还买10万块的包充面子啊?
@邹一上班(IP甘):
最惨还是普通员工,高管决策失误让基层买单。听说直接‘小黑屋’逼签协议,这哪是奢侈品牌该干的事?
@赫扬则2000(IP渝):
说中产没钱的错了,不是没钱是不想被当韭菜。身边有钱人都转向小众定制款了,谁还要满身logo的暴发户标配?
@seven夏(IPHK):
预测一波:五年后中国市场top3奢侈品牌必定有中国名字!西方大牌要是还端着架子,就等着被老铺黄金这样的本土品牌超越吧。
最后一条,
大仙掐指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