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每年的3月24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5
World TB day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每年的3月24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
认识结核病
《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表明,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人数居 全球第三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结核病控制提出,“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 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等流行病 ,抗击肝炎、水传播疾病和其他传染病”。
NO.1:它能轻松侵入机体吗?
结核杆菌能侵袭机体 任何组织、器官,引起疾病,不仅耐酸碱和干燥,还能在-70℃~4℃之间保持很好的生存活力。但是,它对热、光照和紫外线照射非常敏感。
NO.2:临床症状有哪些?
结核病的 表现多样,不仅可表现为全身不适症状,如发热、盗汗、倦怠等,还可表现为局部系列症状,如咳嗽咳痰≥2周、痰中带血、咯血、胸痛、腹痛、肝区疼痛等。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为发热,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且发热多从午后或傍晚开始,约1/3~1/2的肺结核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咯血。
NO.3:感染后会致死吗?
据调查,一个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 5年内死亡的概率为 50%, 10年内死亡的概率为 70%。如果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的话 ,死亡率在3%~5%,部分地区可达到5%以上。
二
关注结核病预防
感染结核杆菌后,常见的是患上呼吸系统结核病,比如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心包炎,但是其他结核也不容忽视,例如骨结核病、消化系统结核病等。结核病不仅危害患者个体的健康,造成精神及心理创伤、机体功能降低等,还会造成个人和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做好结核病的预防显得格外重要。
1
管控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 主要为肺结核患者,单纯的肺外结核患者无传染性。据研究估算,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感染10~15人,在人群聚集场所,短时间内感染人数达数十人,甚至引发聚集性疫情。因此,对肺结核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
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 呼吸道传播。其他途径还有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或饮用污染的食物或饮品,但是比较少见;接触传播也少有报道。隐藏在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随着带菌者的吐痰、打喷嚏、咳嗽等行为向外界传播。遵守禁止随地吐痰、佩戴口罩等呼吸卫生礼仪可以预防结核病以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
3
保护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对结核杆菌易感。老年人、婴幼儿、过度劳累者、孕产妇、营养不良者以及免疫力功能受损者更容易感染。上述人群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幼儿要按时接种卡介苗。
三
终结结核病流行 海关在行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占全球估算发病数的87%,其中印度(26%)、印度尼西亚(10%)、中国(6.8%)、菲律宾(6.8%)、巴基斯坦(6.3%)、尼日利亚(4.6%)、孟加拉国(3.5%)和刚果(3.1%)等8个国家占全球发病数的2/3以上。因此前往 东南亚和 非洲地区要注意预防结核病等传染病。
NO.1:肺结核被纳入监测传染病目录
肺结核是法定的 乙类传染病,2024年12月30日国家疾控局与海关总署公布监测传染病目录,将肺结核纳入其中。对可能患有监测传染病的人员,海关应当发给就诊方便卡,并及时通知口岸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持有就诊方便卡的人员,医疗机构应当优先诊治。
目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仍处于高位,据估算,2023年全球有108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34/10万。 出境前建议到海关所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咨询; 境外期间做好自身防护,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人群密集时规范佩戴口罩,出现疑似结核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进境时如发现有发热、咳嗽和咯血等症状时,请主动向海关健康申报,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卫生检疫措施,持海关发放的就诊方便卡前往地方指定传染病医院及时诊治; 进境后若发现相应症状,应主动前往地方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并向地方疾控机构报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海关12360服务热线”
供稿:徐州海关
审核:卫生检疫处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