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开播的时候,评论可不好听。“她根本不适合演农村妇女。”有人说“太时髦、太城市范儿,气质完全不符合。”“她演生活剧嘛,就是流量明星在凑热闹。”
杨幂的《生万物》结束了,不光是剧情完结,连带人气也迎来了一波“预期落差的红利”。
刚开播的时候,评论可不好听。“她根本不适合演农村妇女。”有人说“太时髦、太城市范儿,气质完全不符合。”“她演生活剧嘛,就是流量明星在凑热闹。”
现在回过头来,总有人一边喊“她根本不适合演这个”,一边又拼命追着不放,热情似火。
特别是在大结局那一段,她演老年秀秀的几场戏,把不少人一下子带入了真实的生活。有弹幕评论说:“第一次觉得杨幂不是在演,是在活。”
这句话里面其实藏着两层意思:一是,观众终于把她当成“演员”来看待了;二是,之前他们一直没把她看作真正的演员。
说到杨幂,这次是不是演技突然开挂了,还是其实她一直都这个水平,只是没人特别留意罢了?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事儿,详细说说。
其实不是“突然好转”,是终于轮到她可以“认认真真演一回”啦。
咱不藏着掖着,杨幂这些年确实背了不少骂声,特别是“台词差”“演技浮夸”“永远都在演杨幂自己”类似的质疑,几乎变成了大家心里的默认了。
仔细看看杨幂演过的那些角色,有没有可能,大部分角色本身就没啥戏份或者不太适合她拼尽全力的?
这些玄幻、穿越、言情、总裁、师妹、妖精、职场爽女啊……角色自带滤镜和固定套路,剧情都写得明明白白的,观众来主要就是看脸、看造型、嗑糖的,谁会真在意角色的内心世界?她要是往里用劲演,反倒可能变成“用力过度”了,反而不好看。
换句话讲,过去十几年来,杨幂接的剧基本上不用靠“演技”,主要看的是“存在感”。
这次《生万物》有点不同,是靠“人设的丰富度”和“命运的真实感”撑起来的,而不是靠滤镜堆出来的效果。观众不单纯是为了看“漂亮女人谈恋爱”,而是想看“一个农村妇女如何在一坨烂命里坚持自己的态度”。
像这样的角色,才是真的给演员发挥的舞台。
这次杨幂,真是拼尽了全力。
你瞧她的脸,一开始妆容细腻嫩滑,像个地主家的小姐,后来脸变黑了,皮肤也变得粗糙,嘴角还下垂,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笑起来都扯着脸。
她哭了,不像当年那种“咬牙崩泪”的模样,而是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没了样子,像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似的。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演老绣绣时,手抖得厉害,背也弯了,声音颤抖着,甚至还能从眼珠子转动中感受到那种情绪的起伏。
说得难听点吧,这种“抹杀美感”的表演方式,以前她绝对不会尝试。
她变了吗?说有点吧,但更核心的变化是在观众的想法上——大家不再只盯着她“漂亮地演”,反而开始期待她“拼命地演”了。
《生万物》不是说明她演技有多厉害,而是代表她终于赢得了“观众的信任票”。
这部剧刚一上市,最大的质疑其实就一句:杨幂看起来不太像。
感觉不太像农村出来的妇女,也不像那种吃过苦、见过死人、被命运折腾过的妇人。
但说“像”到底指啥呢?难不成非得脸黑头乱、说话带土味、穿破衣服才算?要是那样,你是不是又会说她是在“扮丑演技”?难道只有赵丽颖这种“先被骂没文化,后来靠勤奋翻身”的演员,才能符合这种剧里的人设标准?
其实,这里面反映出一个普遍的偏见:大家更喜欢看到一个“看起来吃过苦”的人去演“经历过苦难”的角色,而对一个“资源丰富、气质白皙、从小红到大的明星”能表现出“底层女性”的命运,信心不足。
但正是这个点,成了杨幂这次演绎的关键所在。
她倚仗的其实是观察力,借助身体动作、语调变化、眼神的细节,让观众觉得“她或许真的走过这段路”。不是靠“我和这个人一样”,而是靠“我把这个人想透了”。
这可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真本事。
到最后一幕,老绣绣一转身、抖了抖肩、回头一笑,观众的眼眶都湿润了。这种“我怎么看怎么不像”的感觉,渐渐变成了“其实她演得挺不错的”。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应该赢得胜利的地方——不是舞台上的喝彩,而是观众心里的那一瞬间改变。
挺有趣的:整个采访她都没提赵丽颖,可说的话一句句像在回应她似的。
要是你在行的话,就知道圈里怎么说赵丽颖的了。
她算是“演技派里挺努力的那种人”,靠角色慢慢崛起,步步扎实,演啥都像是真的似的。拍《幸福到万家》时,也有人夸她“接地气,像真人一样”,特别是农村媳妇的形象,真让人记忆深刻。
《生万物》一开拍,网上那帮说“杨幂不像”的声音中,很多都拿赵丽颖来作比较。
觉得这部戏应该让赵丽颖来演,毕竟她之前也演过类似的类型,表现得比杨幂更贴近生活。
在最近的采访中,杨幂一句话都没提赵丽颖,但说话的内容感觉就像是在回应那些比较似的。
她直言:“我接受一切评判,那也是工作的组成部分。”
她表示:“为了女儿,我会努力变得更棒。”
她讲:“我挺幸运的,碰上了不错的角色,也遇到了一帮好团队。”
你细想啊,这几句话其实稍微有点火药味儿,不过还没到掀桌子的地步。她没有说“我也能演得很好”,也没有说“我一直都能演”,而是说“我会努力成为那个会演的人”。
这比那些总说“我就是缺个机会”的借口,感觉真诚得多。
而她和赵丽颖现在其实处在一个微妙的对照里:
两人都是85后的小花,却不再被当成“小花”看待;都在努力通过现实题材,证明自己不只是会演偶像剧。
他们都曾依靠流量走红,但最终还是靠演技赢得认可;当妈妈的身份也曾遭到质疑,大家怀疑她们是否能兼顾家庭和事业。
只是说到起点不一样,赵丽颖是“从农村出发,一路闯红灯,发迹到都市”;而杨幂则是“从都市出发,深入乡村,走向乡土的地方”。
这两条路走的方向不一样,不过如今都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就是说,所谓的“转型”不光是个标签,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真正抛开过去的剧本,迈出新的一步。
舆论变脸儿,主要不是因为杨幂出了多大变化,而是观众的心态逐渐变得平静了。
实话讲,如今不少粉丝不是觉得杨幂演技差,而是不太想看她成功。
这就是流量时代带来的副作用:哪个火了,就该被人多疑,曾经演过偶像剧的演员,就得一直背着包袱难摆脱。
杨幂当年火得太厉害,火的时间也挺长的,所以她不得不背上“你只靠脸Red”这口锅。
这部剧一播出来,就算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的第一反应还是“看吧,她肯定撑不住”。
看过之后才发现,虽然不完美,但不少场景确实感动人,演技也更扎实了,不像以前那种“美妆博主演戏”的感觉了。
情绪逐渐缓和下来,大家在夸她的时候还带点不好意思,开始嘴里念叨“她这次进步挺多的”,再后来就直接说“她确实把宁绣绣演得挺像的”。
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实际上也算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这也表明,并不是杨幂变得更棒了才被观众接受,而是大家开始“宽容她变好了”了。
到了2025年,这个年份挺奇怪的。那些曾经撑起整个娱乐圈的85花、90花,很多人已经不在热搜里,也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新面孔压根挤不进去,老牌人设也撑不住了。
不少人都在说:“演技好的人太少了”、“女演员的层次感断层了”,还有的抱怨:“老面孔审美都腻了。”
就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有那么几位老将坚持得挺住的。
赵丽颖坚持着,杨幂也没放松。
她们并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更不是什么为了“争口气”。只不过,她们明白了:自己还能演,还能试,能翻过那一页。
你瞧杨幂,曾经被人说成是“靠脸吃饭的花瓶”,后来变成了“偶像剧女王”,如今又在《酱园弄》《长安的荔枝》《生万物》等作品中,用心演绎生活的点滴。
其实不是她突然变有演技了,而是她终于挑对了角色,用对了方式,也得到了“好好被关注一次”的机会。
说到底,她和赵丽颖都挺像那个角色的,不管哪个都挺有那味儿。
最关键的是,她们不再单纯只是“适合某种类型”的那个人,而是变成了“谁都能为角色争取机会”的那拨儿。
这才是真正属于这个行业的风采。
来源:小源影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