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学期开学前,根据市教委要求,中小学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学一个多月来,璧山区各中小学大课间实施情况如何?学生们有没有动起来?3月2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高新初中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东林小学组织学生课间跑操
御湖小学师生跳课间舞蹈操
璧山中学学生大课间走上舞台展示才艺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针对大家关心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到,要让孩子们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为未来打好基础。
春季学期开学前,根据市教委要求,中小学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学一个多月来,璧山区各中小学大课间实施情况如何?学生们有没有动起来?3月2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科学规划 构建运动新时空
“哔!”随着一声长长的哨音,足球场上,一群小学生练起了颠球。只见孩子们目光专注,脚尖轻挑,足球便腾空而起,划出一道道欢快的弧线……这是发生在东林初中大课间的一幕。
从这学期开始,该校在上午9点10分—9点40分,下午2点30分—3点分别安排了两个大课间。“上午的30分钟大课间主要为室外操或跑步;下午30分钟大课间以‘游园式’活动为主,将足球元素融入大课间。”该校校长罗世兴介绍。
具体而言,该校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为学生们“量身定制”足球活动项目:一、二年级以足球趣味小游戏为主;三、四年级则进行足球踩点接力、足球障碍运球、足球直线运球等练习,强化团队合作与协调性;五、六年级注重足球脚内侧带球、行进左右拉球、体能闯关等,突出专项技能与体能提升。
“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一项运动技能。”“玩一会儿就出汗了,好痛快!”学生们纷纷点赞。
在璧泉初中,篮球特色活动也融入了大课间活动。在下午大课间,孩子们化身“灌篮高手”,在技能操中练习传球、带球、投篮等基本动作。“希望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足球的魅力。”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外,学校还在体育场旁设置了阶梯式激励墙“运动加油站”,有“运动达人”“运动小将”“运动健将”“运动之星”四档荣誉,学生可以通过累计运动积分兑换定制徽章、文具、体育器材等奖励。“每天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晨跑,晨跑满三圈就可以获得一张‘运动达人’的卡片。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已经是‘运动健将’了,接下来我的目标是冲刺‘运动之星’。”该校七年级学生陈海亮扬起手中“运动健将”徽章,信心十足,这是他连续“奋战”多天兑换的奖励。
创新内容 打造活力新样态
为更好地利用大课间,璧山区各中小学纷纷创新思路,让学生们“玩”出活力新样态。
下午2点30分,御湖小学的“大课间”开始了,学生们纷纷来到操场开始热身运动。40分钟集体活动后,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内容丰富的“小课间”到了,学生王博宇快步走向走廊上的“下棋角”,与同学展开一局象棋对决——这是璧山区中小学新学期全面实施“课间扩容”后的日常图景,通过实施“小课间+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模式,重构了课间活动体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辟新空间。
“我的卒过河了,你可得小心啦!”“骰子扔出6了,我可要‘起飞’了。”步入御湖小学教学楼,每层走廊设置的“下棋角”成为课间最热闹的地方。象棋、军棋、创意飞行棋等棋盘摆放开来,学生们三三两两结对展开智慧博弈。“下棋既能放松大脑,又能培养策略思维。”六年级学生李明臣最爱与好友切磋棋艺,“开始是我的好朋友教我下国际象棋,我每天课间都会来这边练习,棋艺不断长进,现在已经能下过他了。” 天气晴好时,室外的运动场便是学校的“活力磁场”:南侧乒乓球台前,同学们玩兴正浓;田径场上,三五学生正在奔跑打闹;操场中央更是热闹,跳绳、仰卧起坐、踢毽子、丢沙包……孩子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激烈的比拼、游戏的欢笑成为学生们课间活动的“底色”。
在高新初中,课间铃声如同开启魔法的钥匙。随着铃声响起,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迅速分流至不同区域:教学楼前,低年级的孩子们做起了各种游戏,羽毛球拍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沙包伴着欢叫划破天际,跳绳队的彩绳翻飞如蝶;操场上,高年级的孩子也玩得酣畅淋漓,30人组成的“贪吃蛇”队伍蜿蜒穿梭,“兔子舞”方阵踏着韵律跳动,巨型充气“毛毛虫”上,孩子们排成一列竞速前行。学校还引进非遗项目舞龙,只见彩带龙在孩子们手中上下翻飞,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为了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阳光,我们打造了‘幸福向阳大课间活动’。不论是打羽毛球、跳方格这样的个体活动方式,还是贪吃蛇、毛毛虫这样的团体活动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高新初中校长吴永超表示,接下来,学校还会购买“风火轮”、网球等活动器材,继续丰富大课间活动。
多元评价 促进高效新课间
为保证大课间的顺利开展,璧山区教委创新实施了“基础体能+特色项目+自主创编”的三级运动督导评价机制,让体育工作评价更有可操作性,各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升。通过定期不定期到学校视导、定期开展大课间现场直播、每学年组织一次大课间评比等方式,先后组织大课间教学研讨20多次,促进学校大课间“一校一品”建设走深走实,激发师生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运动感。同时,通过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举报监督电话,逐级上报区内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公示制度,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栏、文化橱窗等对体育经费投入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予以公示,2024年璧山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60%。
“学校利用大课间让学生进行足球、篮球等特长活动,对学生成长是非常有益的。”璧山区教委教育科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丰富了大课间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强健体魄、增加运动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充分利用好大课间,璧山区教委还将细化举措,强化部署,深化落实:一是确保大课间活动时间固定,不随意更改或挤占,引导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表、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等方式,把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合理安排大课间时间;二是加大设施、师资投入,提升体育教师学科素养,将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大课间计入工作量;三是结合自身的场地、师资和优势体育项目等客观实际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四是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和技能水平,设计不同强度的活动进行分层教学;五是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全方位构建体育教育网络,让运动成为孩子们的日常。
每一所学校的特色都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成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璀璨项链,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璧山中学、剑山实验小学的篮球,金剑小学、城北小学的足球,凤凰小学的武术,文风小学的跆拳道,青杠初中的花式跳绳等,都已经成为璧山区各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一大“名片”。
璧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课间要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动起来、跑起来、活跃起来,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今,课间时分的璧山校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动的身影、绽放的笑颜,成为素质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