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无忧花(学名:Saraca dives Pierre),别名火焰花、袈裟树,是豆科无忧花属的常绿乔木,兼具观赏、药用和文化价值,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及东南亚地区。以下从形态特征、文化象征、实用价值等方面综合介绍:
中山树木园里的中国无忧花开得正好
中国无忧花(学名:Saraca dives Pierre),别名火焰花、袈裟树,是豆科无忧花属的常绿乔木,兼具观赏、药用和文化价值,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及东南亚地区。以下从形态特征、文化象征、实用价值等方面综合介绍: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与生长习性
树形:成年植株高5-20米,胸径可达25厘米,树冠浓密,枝叶呈伞状下垂。
叶片:羽状复叶,小叶5-6对,嫩叶呈紫红色,下垂如袈裟;成熟小叶革质,形态多样,包括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等。
花与果:花序腋生,花黄色或橙红色,初开时呈鲜黄色,后渐变为橙红色;花无花瓣,金黄色的花萼为主要观赏部分。果期为7-10月,荚果扁平,内含5-9粒种子。
适应性: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耐寒性差(低于13℃生长停滞),常见于海拔200-1000米的溪谷或密林旁,对土壤要求较高,需排水良好、肥沃的酸性至微碱性土。
2. 独特现象
花朵直接开于树干或老枝上(老茎生花),形成“火树”般的视觉效果,故得名“火焰花”。
二、文化象征与传说
1. 佛教圣树
据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无忧花树下。其母摩诃摩耶王后在兰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休息时分娩,因此该树被佛教视为圣树。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及寺庙周边常种植此树,象征吉祥与无忧。
2. 花语与寓意
花语为“无忧无虑”,古人认为坐在树下可忘却烦恼。其嫩叶如垂袈裟,橙红色花序似火焰,兼具佛性与生命力之美。
三、实用价值
1. 药用与经济用途
药用:树皮可治疗风湿、跌打损伤及月经不调;叶有消肿止痛之效。
经济:是优良的紫胶虫寄主,紫胶为重要工业原料;木材亦可利用。
2. 园林与观赏
作为行道树或庭院绿化树种,其金黄或橙红花朵极具视觉冲击力,花期集中在3-4月,盛放时如“绿野篝火”。
华南国家植物园培育的‘四季无忧’新品种,可全年开花,花色由橙黄渐变为橙红,花序密集如宝塔,适合亚热带地区推广。
四、分布与保护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广东、云南及广西南部,越南、老挝、印度亦有分布,常野生于溪谷或人工栽培于寺庙、公园。
保护现状: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需加强野生种群保护。
五、栽培技术
繁殖:以种子育苗为主,8-9月播种,发芽率可达80%,幼苗需防寒越冬。
管理:需定期修枝塑形,施腐熟基肥,避免积水或贫瘠土壤。
中国无忧花集自然之美与人文意蕴于一身,既是生态保护的焦点,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若需观赏,可于春季前往广州华南植物园或云浮市云城区、中山树木园等地,感受其“无忧”之韵。
来源:博学多才的饭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