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船员或是一名航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经常会戏谑的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大家这样说,也是有一定的底气的,因为大家都系统地学习了全面的航海学知识。 相信大家也都还记得,厚厚的《航海学》教材中,天文航海、地文航海的内容和知识庞杂众多,需要几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
作为一名船员或是一名航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经常会戏谑的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大家这样说,也是有一定的底气的,因为大家都系统地学习了全面的航海学知识。 相信大家也都还记得,厚厚的《航海学》教材中,天文航海、地文航海的内容和知识庞杂众多,需要几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随着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船员适任要求全面审查的深入推进,最近,关于传统的航海知识,尤其是天文航海,比如测天定位、六分仪的使用、观测天体(太阳、恒星)求取罗经差等知识,是否还有必要作为强制适任标准,进行长时间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并考试,有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种观点认为: 随着船上新兴技术的发展,这些古老的航海知识已经很少或者基本不会使用了。使用六分仪测天定位?从上船就没有做过,在学校学的都忘差不多了。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不用或很少用的知识和技能, 没有必要,纯属浪费时间 ,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掌握新兴技术和提升新的技能方面。
另一种观点认为: 天文航海技术在现代船舶上的角色, 类似于电梯里的应急逃生口和手动降落装置——希望你永远用不上,但一旦需要,它就是无价的。 尽管现代船舶配备了GPS、北斗、GLONASS等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综合导航系统(IN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自动识别系统(AIS)等先进设备,但古老的天文航海知识和技术仍然是 不可或缺的备用和核心能力 。当所有电子设备都失效时,六分仪、天文钟和《航海天文历》就成了船长和驾驶员确定船位、引导船舶安全航行的 唯一可靠手段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传统的天文航海知识是电子系统的 终极备份 ,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对传统知识的学习。 也有观点认为: 支持保持对传统天文航海知识的重视和学习,但要结合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例如,摈弃传统的繁琐的手动计算方式,发展和推广使用 数字(电子)六分仪 ,以及利用航海计算器、手机APP或电脑软件等现代科技优化计算过程,不再强调用《航海天文历》和计算表格(如NAVTables)进行长达十几分钟的手工计算。因为传统的手动计算方式容易引入人为错误且效率低下。 天文航海知识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正确观测”和“理解计算原理”上,而不是“机械计算”方面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减少挫败感,让学员更专注于核心原理和操作。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