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6月,芬兰大学校长委员会发布了《芬兰博士生教育未来发展建议》报告,提出了未来几年芬兰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举措,旨在进一步满足知识社会对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需求。
今年6月,芬兰大学校长委员会发布了《芬兰博士生教育未来发展建议》报告,提出了未来几年芬兰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举措,旨在进一步满足知识社会对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需求。
1994年,芬兰传统、分散、低效的博士生教育模式宣告结束,现代博士生教育模式确立起来。这一转变是因为芬兰政府深刻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在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芬兰开始将博士生教育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以增强国家的全球竞争力。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芬兰博士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产生了一些经济社会效益。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根据芬兰大学研究人员与教师工会今年2月开展的一项调查,目前芬兰博士生教育存在吸引力下降、职业指导欠缺、跨组织流动和国际流动不足等问题。《芬兰博士生教育未来发展建议》在这一背景下发布,既着眼于解决芬兰博士生教育的现实问题,又强调知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资源的重要性,倡导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知识普及和转化。
试点预博士生院和三年制岗位项目,促进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是知识社会的起点和基础,指通过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创造新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博士生教育是知识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推动知识生产,芬兰将试点以下两个创新性项目。
预博士生院项目。预博士生院项目是确保博士生申请人能够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打好基础,提升博士生整体质量的预备机制。该项目涵盖暑期学校、研讨会、学术课程、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和学术写作辅导等多种形式,以便有潜力的申请人被识别,能灵活地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该项目在硕士学习阶段后期开展,鼓励硕士生将其论文转化为学术出版物,这不仅能为其学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还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三年制岗位项目。2022年,芬兰有1623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根据芬兰议会报告测算,在2024—2030年间,芬兰每年需要超过2000名博士毕业生从事研发工作。为了推动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并实现到2030年将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的目标,芬兰教育和文化部于今年2月宣布,向各大学拨款2.55亿欧元,用于2024—2027年间在癌症防治、人工智能、社会服务等15个特定领域试点三年制岗位项目。项目面向全球申请人,录取名额是1000人,博士生将获得为期3年的全职就业合同,同时,博士生的行政任务和教学任务会被减少,以便专注于完成研究工作。相比于常规的四年学制,三年制岗位项目不仅能吸引更多全球人才申请在芬兰攻读博士学位,还能快速增加芬兰博士毕业生的数量,提升芬兰博士生教育的效率。
推广公众科学和开放科学,促进知识传播
芬兰将通过大力推广公众科学和开放科学,为博士生创造一个更加互动和开放的科研环境。
推广公众科学。公众科学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广泛形式。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公众科学收集原本难以获得的数据,例如,采集河流水样、记录气候变化信息或拍摄稀有野生鸟类的照片。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公众科学的发展。2022年,芬兰奥卢大学创建了芬兰公众科学协会,致力于推动公众科学在芬兰的发展和应用。未来,芬兰将通过组织专门培训项目或工作坊等,提升博士生掌握和应用公众科学的能力,同时鼓励博士生在其科研过程中积极纳入公众科学元素,譬如邀请公众参与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这一举措不仅能使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更直接地回应社会问题,还能增强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支持。
发展开放科学。开放科学是一种在数字时代提升科学研究的可发现性、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的架构,旨在使科学研究更加透明,推动研究成果共享。它包含开放的研究成果如公开出版物、研究数据和开源代码,开放的研究基础设施,基于研究的开放学习材料和开放的研究过程等。目前,芬兰国家开放科学和研究协调委员会是推广开放科学的核心组织。它分别于2020年、2024年发布了《开放科学与研究宣言2020—2025》、《开放科学与研究基准基础设施2024—2030》报告,还每年举办各类开放科学会议,评选国家级开放科学奖项。在这一背景下,芬兰计划进一步通过大学图书馆等渠道,为博士生提供开放科学服务,帮助他们通过开放渠道发布科研成果,提升成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强化可迁移技能培养和跨组织流动,促进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知识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社会价值的过程。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知识应用,芬兰将重点通过以下措施,推动博士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培养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指在一个环境中学到的并且在另一个环境中有用的技能,它能使科研技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通常也被视为从学习到工作或者从一个职业到另一个职业的桥梁。博士生的可迁移技能主要包括人际沟通技能、数字技术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等。芬兰将通过正式的培训课程等路径,重点培养博士生可迁移技能中的企业技能,包括创新、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商业化、跨部门知识迁移、法律和商业规范、创业等,以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鼓励跨组织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博士生是大学与当地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知识经纪人”,博士生的灵活流动在拓展科研成果实际应用场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国际流动,芬兰还鼓励博士生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组织之间灵活流动。具体而言,一是大学增加兼职博士生招收数量。相较于全职博士生,兼职博士生存在培养年限较长等劣势。但大学招收兼职博士生仍有诸多益处,例如,增加博士生群体的多样性,加强科研与工作、生活的结合,增强科研成果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流动性等。二是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企业博士生。企业博士项目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双导师制,为博士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和研究机会。这类博士生通常在企业而非大学的实验室中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并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博士生毕业后可能全职加入企业。
芬兰新一轮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总体愿景是建立一个更加坚实、有影响力和可持续的博士生教育体系,以全面回应学术界和知识社会的需求。上述种种举措,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博士生教育逐步成为国家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单位系中央戏剧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央戏剧学院一般项目[YNYB2402]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05日 第09版
作者:时晨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