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赢球就万事大吉?可别被比分哄住了。78比62,山东男篮在青岛夏季联赛总算拿了首胜,整整赢了福建16分,脸上有光。但一边是“赢得漂亮”,另一边是“练得含糊”,尤其“状元对状元”打成了“寂静岭”,这事儿你说扎不扎心?夏联的意义本该是给年轻人开路,如今看着还是老哥们
赢球就万事大吉?可别被比分哄住了。78比62,山东男篮在青岛夏季联赛总算拿了首胜,整整赢了福建16分,脸上有光。但一边是“赢得漂亮”,另一边是“练得含糊”,尤其“状元对状元”打成了“寂静岭”,这事儿你说扎不扎心?夏联的意义本该是给年轻人开路,如今看着还是老哥们扛着前行,我们到底在为谁的未来练兵?
先把时间线拎清楚。前一天,山东72比84不敌山西;福建则92比80拿下天津。第二比赛日再打,山东排出张旭、谢智杰、陶汉林、刘毅、米艾力先发;福建的首发是邹阳、黎伊扬、杨曦皓、刘金雨和刘李。山东进入状态很快,先来一波8比2。福建也不怵,马上回敬一段9比4,把比分追到11比12。关键时刻,山东连着发力,打出12比0,把首节定格在24比11,领先13分。第二节延续优势,分差一路拉大。半场一算,山东43比27,领先16分。半场数据里,刘毅拿到11分,陶汉林9分6板;谢智杰投篮2次都没中,靠罚球拿1分,外加4板2助。福建这边,主帅凯撒真上手“练兵模式”,让新科状元杨曦皓打了15分钟,不过手感一般,3投1中,2分3板。易边再战,山东继续以老将为主去稳局,陶汉林状态热乎,迅速刷出两双。等到58比41领先到17分,山东才把小将于正鑫推上去,小伙子不含糊,上来就进。三节结束,山东66比45,手握21分。第四节似乎一松,山东进攻卡壳,被福建打了个17比12,但大盘不动,最终78比62收官。
说好的“状元对话”,结果有点对不起票价。去年状元谢智杰出场30分钟,6投1中,三分2中0,罚球2中1,拿3分6板4助2断;今年状元杨曦皓9投4中,三分3中1,得到9分8板2帽。纸面杨曦皓更体面点,但两位都没到“惊艳”的程度,离“状元”二字背后的想象,还差几碗羊汤。再看用人,山东这场还是老法子:陶汉林出场14分钟就砍17分12板,效率爆表;孙桐林打了18分钟,4分9板2助2帽,是个稳;刘毅打了29分钟,16分4板;张旭28分钟,13分6板。小将于正鑫直到第三节末才登场,6投4中,拿8分1板1断。反观福建,凯撒的意思很明显:大胆给年轻人上钟,哪怕输几个回合,也把经验攒出来。
这就牵出问题的“七寸”。夏联是干嘛的?就是试错的保险期,给年轻人犯错、长胆的窗口。但山东这场的逻辑有点像常规赛:先用熟练工稳形势,再视情况给年轻人“走一个”。你不能说不对,赢球也确实重要,尤其前一场输了山西,面子也得找回来。夏联如果一味求稳,短期好长期呢?当你靠老将把差距拉开,再给新人“分汤”,年轻人的使用场景被瓦解了——没经历逆境,也没扛过关键轮转,学到的东西就打了折扣。福建这边则是另一套算盘:敢让杨曦皓扛着,出错也不怕,节奏、对抗、选择,全是实战课。今天数据平平,明天就可能找到感觉,这就是练兵的逻辑链条。
再掰扯掰扯“状元困局”。谢智杰此役6投1中,显然没找到节奏。问题在哪儿?一是角色定位还没完全立住,是持球主导,还是无球穿插,场上看有点摇摆;二是节奏感被打乱,老将上阵主打效率,球权更倾向稳妥回路,年轻人拿球点零碎,自然难开刃。杨曦皓9分8板,看似中规中矩,亮点在于防守端的两记封盖,说明对抗没怵,但进攻选择还有斟酌空间。夏联是过渡带,不会立刻给你一个“C位舞台”,关键在于球队是否愿意为他们搭支架、给场景。就这场福建更像在给“场景”,山东更像在“拿结果”。
把镜头拉近到普通人。昨晚我路过小区门口那家烧烤摊,电视挂着球,几桌大爷大妈和小伙子边嗦羊肉串边看。一个大爷乐呵呵地说:“赢就行,甭管谁上。”旁边小伙子接:”大爷,这叫夏联不练新人,到联赛你又喊没人。”两边谁都有道理。换成你我在球场打球也一样——平时三三对抗,关键球肯定给那手稳的朋友;但你真想让刚来的小兄弟学会处理球,必须得让他在真实对抗里受点挫、吃点晕,才知道什么时候传、什么时候投。训练馆再漂亮,挡不住比赛的风浪扑面。看球迷的反应,其实就反映这一点:大家不是反对赢球,而是不愿意在最该试错的阶段,把未来再推迟。
从更深一点的地方讲,CBA这些年的“新老交替”,总绕不过“容错率”。教练要成绩、要稳定,也要给年轻人时间,这三件事撞一起,最容易牺牲的就是试错。夏联原本给了一个“安全气囊”,但如果依然把它当成“迷你常规赛”,年轻球员的上升通道就会变窄。山东这场的选择并非绝对错误,只是传递出一种风险偏好:先求稳,再看青年。福建传递的则是另一种:“输一段不要紧,先把年轻人的胆子练出来。”而对于两位状元,这一场是提醒:名头只是一层包装纸,撕开后得靠内容立住。谢智杰需要更清晰的战术定位,教练组也该给他连续持球的机会;杨曦皓要把防守亮点延伸到进攻决断,敢做第一选择,敢承担第二选择的后果。
山东能在输给山西之后迅速把气场找回,也不容易。陶汉林14分钟17分12板,这效率是“老江湖”的教科书;刘毅、张旭的输出说明基本盘不松。球队不是非黑即白,赢球也能给年轻人提供低压环境,前提是下一步别只停在“稳住”。既然把于正鑫放到名单里,就不该等到第三节末尾才喊他上去走走,完全可以在第二节就安排一段和主力的混搭轮转,让年轻人在强度里学到“怎么在体系里活”。这不是冒险,是投资。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赢球值不值?当然值。但更值钱的,是用夏联搭出一条清晰的成长曲线。球迷要的,并不是今天就看到“状元一打十”,而是看见球队敢把“未来”放到今天的平台上,哪怕磕磕绊绊。篮球这玩意儿,说到底是时间换空间。你敢在眼下“舍”一点掌控感,日后就更有“得”。
下一场,你更愿意看到山东继续稳扎稳打,还是多给年轻人几次真正的高压回合?两位状元谁会先把手感找回来,打出一场“对得上名头”的比赛?留言里见,咱们接着聊。
来源:娱体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