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报看银行业未来:低利率时代,谁能率先突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2:10 1

摘要:8月29日,随着最后一份财报披露,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正式收官。据统计,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其中26家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占比超六成。然而,亮丽数据背后,行业分化加剧:既有国有大行


8月29日,随着最后一份财报披露,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正式收官。据统计,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其中26家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占比超六成。然而,亮丽数据背后,行业分化加剧:既有国有大行稳坐“千亿利润俱乐部”,也有股份制银行逆袭跻身前列;既有超半数机构净息差持续收窄,亦有西安银行、民生银行逆势突围。这场“成绩单大考”中,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的阵痛与转型机遇。

头部格局稳固,股份行“黑马”突围

在盈利能力的“金字塔尖”,工、建、农、中四大行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上半年,四大行营业收入均突破3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全部超过千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4270.92亿元营收和1681.03亿元净利润稳居榜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3942.73亿元、3699.37亿元、3290.0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以3.76%的营收增速成为四大行中增长最快的机构,其净利润也达到1283.11亿元,同比增幅3.49%。

四大行的稳健表现,得益于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公司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个人贷款余额超8万亿元,对公与零售业务均衡发展;同时,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中间收入同比增长超10%,成为利润增长的新引擎。

在国有大行之外,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招商银行凭借1699.69亿元的营收超越交通银行,跻身A股上市银行营收第六位,成为唯一进入第一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尽管其营收同比微降1.72%,但归母净利润仍实现0.25%的微增,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交通银行则以1333.68亿元营收和460.16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七,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营收均突破千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1.41亿元和364.78亿元。

招商银行的“逆袭”,与其零售金融战略密不可分。上半年,该行零售客户管理资产(AUM)规模突破14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5万户,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超20%。而交通银行则依托“长三角龙头银行”定位,在供应链金融、跨境业务等领域发力,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

与头部机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区域性银行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光大银行6家机构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降”。其中,平安银行受市场利率下行和贷款结构调整影响,营收同比下降10%,净利润下降3.9%;贵阳银行则因债券市场波动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营收降幅达12.22%,净利润下降7.2%。

不过,行业也涌现出积极信号。华夏银行营收降幅从一季度的17.73%收窄至5.86%,厦门银行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1.45%,经营业绩同比情况较一季度明显改善。

净息差“冰火两重天”:40家收窄,2家逆势增长

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净息差(NIM)上半年呈现显著分化。受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42家上市银行中有40家净息差收窄,降幅区间在1至34个基点。其中,邮储银行、常熟农商行、兰州银行等8家机构降幅超过20个基点,紫金农商行净息差同比下降34个基点至1.18%,成为降幅最大的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净息差分别降至1.53%和1.67%,较去年同期减少28个和25个基点。

净息差收窄的背后,是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深刻调整。高政扬指出:“从外部看,LPR下行直接拉低贷款收益率;从内部看,部分银行高收益资产占比下降,而低成本负债来源有限,导致息差承压。”以邮储银行为例,其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42个基点,而存款成本仅下降3个基点,资产负债两端“剪刀差”扩大。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西安银行与民生银行成为“逆行者”。上半年,西安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基点至1.91%,民生银行微增1个基点至1.38%。西安银行表示,净息差改善主要得益于存款付息率的压降:通过优化存款期限结构,该行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提升,叠加2024年下半年以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成效显现,负债成本显著下降。数据显示,西安银行2024年全年存款付息率较上半年下降15个基点,推动净息差回升。

民生银行的改善则源于资产端定价能力的提升。上半年,该行聚焦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等高收益领域,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幅度小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通过发行同业存单、金融债等方式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事实上,部分银行已提前布局。招商银行上半年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1%,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提升至45%;工商银行则加大制造业、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在分化中展现出韧性:头部机构凭借规模与综合服务优势稳坐“千亿利润俱乐部”,股份制银行通过零售转型与差异化竞争实现突围,区域性银行则在压力下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尽管净息差收窄仍是行业普遍挑战,但西安银行、民生银行的逆势增长证明,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资产定价能力,银行完全有能力在低利率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极。

来源:智趣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