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可防可治!青岛市“互联网+结核病防控”模式成果显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4 15:44 2

摘要: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青岛市在李沧区李村公园文化广场举办大型现场宣传和义诊活动,让更多人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近几年,青岛市肺结核发病数量总体呈现平稳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县市及城乡接合部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以男性为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青岛市在李沧区李村公园文化广场举办大型现场宣传和义诊活动,让更多人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近几年,青岛市肺结核发病数量总体呈现平稳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县市及城乡接合部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以男性为主,中老年患者数量较多,离退人员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占比逐年增高。结核病可防可治,青岛推行“互联网+结核病防控”,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控模式。

主要侵犯肺部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肺结核),但也可能累及淋巴结、骨骼、肾脏等其他器官(肺外结核),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2023年,结核病重返全球单一传染病死因首位,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是HIV/AIDS的两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有108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34/10万,全球因结核病死亡人数为125万。中国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74.1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6.8%,仅低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我国的结核病死亡数估算为2.5万,结核病死亡率为2.0/10万,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为2.9万(占全球的7.3%),居第4位。然而,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推进结核病防控的创新举措,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更短疗程的治疗方案以及疫苗研发的进展,为终结结核病带来了希望。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将遏制结核病策略扩展为“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提出在2035年“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球各国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打造结核病防控“青岛模式”

青岛作为东部沿海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控模式。推行“互联网+结核病防控”,通过多个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对患者的信息管理与监测,并开发远程督导系统、重点人群结核感染筛查系统等工具,实现信息化赋能。争创国家、省、市试点创新工作,成为全国第一批肺外结核病防治试点城市、创建山东省首个耐药结核病规范诊疗能力提升试点市、创新性开设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及预防性治疗门诊,形成了组织体系化、筛查多元化、宣教模块化、管理团队化、监测系统化的“青岛模式”。深耕科普、获得各项荣誉,自主设计青岛市结核病防治IP形象“青小侠”,组建结核病健康促进志愿者团队并荣获中国防痨协会先进组织典型称号,青岛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所所长王忠东获得第四届“全国最美防痨人”称号、青岛市“蒲公英”科普名家称号等。

近几年,青岛市肺结核发病数量总体呈现平稳中略有下降的趋势;患者以男性为主,中老年患者数量较多;人群职业方面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学生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离退人员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占比逐年增高;地区分布方面,全市10个区(市)均有病例,县市及城乡接合部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

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关键

3月24日,青岛市在李沧区李村公园文化广场举办大型现场宣传和义诊活动,面向社会开展结核病科普宣传演讲、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互动、专家义诊、发放宣传材料、文艺表演等活动。结核病可防可治,结核病传染源通常为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

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可能是结核病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结核病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因中断治疗导致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为做好结核病防控,青岛市疾控中心提出以下倡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二是关注重点人群,针对学生、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结核病筛查和健康教育活动。三是推动多部门协作,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四是倡导社会支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结核病患者,消除歧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

相关链接

1.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及传播方式?

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

经空气传播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方式,肺结核病人在谈话、咳嗽、打喷嚏时从呼吸道排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

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有哪些?

如果出现了结核病可疑症状,一定尽早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如果确诊为结核病,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目前青岛市有6家结核病定点医院,可就近选择就诊。

3.肺结核患者如何治疗?

根据肺结核患者病情和耐药情况采取门诊治疗、住院和门诊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患者要配合医生、遵从医嘱,严格坚持规律服药。

4.家人得了结核病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先送患者到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治疗,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接触者应到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进行检查,看是否已经感染。婴幼儿、学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检查发现结核感染筛查强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服药;其他感染者在出现肺结核症状时应及时检查。

(2)对患者的居住场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定时开窗通风。

(3)督促患者按时全程服药,定期查痰,在痰菌未阴转前,应采取适当隔离,做好痰液的消毒处理;外出时不要忘记带药。

(4)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患者的进展期适当增加营养,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5.什么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指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结核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细菌学和影像学证据,此时不具有传染性。结核潜伏感染的大多数人不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但是免疫系统受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易发病。

据估算,全球约有1/4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数超过2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核潜伏感染者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5%~10%的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后2年。

6.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有哪些?

(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2)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矽肺病患者等。

(3)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进行器官移植等人群。

(4)重点场所如福利院、养老院、监狱等人群。

7.如果结核病感染筛查结果为阳性,该怎么办?

如果筛查结果为强阳性,就要尽快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寻求医生的帮助,确定是否为结核病;若诊断为结核病,要接受正规治疗和管理,即使排除了结核病,也要根据自身状况,按照医师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如果筛查结果为非强阳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访观察身体情况即可。排除结核病的强阳性人员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

8.假如是结核潜伏感染状态,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已经感染结核杆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称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目前缺乏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开展预防性治疗是快速降低结核病发病率、降低新近感染者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其保护效果可达60%-90%。

预防性治疗方案有两大种,一种是化学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服用抗结核药品,疗程大概3到6个月;另一种是免疫治疗,15-65岁年龄段的可选择注射微卡等免疫制剂进行预防,臀部肌肉深部注射,间隔2周注射1次,共给药6次。

9.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结核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下是几项关键措施:

(1)早期发现与治疗: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控制传播的关键。咳嗽、咳痰超过两周者应及时就医。

(2)疫苗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3)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时遮掩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

(4)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和管理。

(5)多部门协作:卫生、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应协同合作,形成防控合力。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