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日,一项关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规将正式强制执行,要求所有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电子水印。这一消息由山东省青州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于8月28日发布,引发广泛关注。新规名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旨在应对互联网上日益猖獗的AI滥用问题,如
2025年9月1日,一项关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规将正式强制执行,要求所有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电子水印。这一消息由山东省青州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于8月28日发布,引发广泛关注。新规名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旨在应对互联网上日益猖獗的AI滥用问题,如伪造音视频实施诈骗。电子水印的引入,将帮助公众更清晰地分辨真实与虚拟内容,维护网络秩序。随着施行日期临近,各方需做好准备,确保新规落地见效。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核心在于强制要求服务提供者为所有AI合成内容打上电子水印。AI合成内容涵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或合成。电子水印分为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两类。显式标识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用户可明显感知,例如在下载或复制功能中添加提示标识。隐式标识则嵌入文件元数据中,不易被察觉,包含内容属性、服务提供者名称或编码等信息,鼓励采用数字水印等技术实现。或者说,这种双重标识机制将显著提升内容的可追溯性。
当前,互联网平台频现AI移花接木的视频,如AI换脸、盗声等不当滥用,易引发侵犯肖像权、声音权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例如,有商家伪造奥运冠军的声音推销土鸡蛋,误导消费者甚至实施诈骗。不光侵犯个人权益,尤其破坏社会信任。电子水印的实施将有效打假,帮助公众识别AI合成内容。无标识的内容可被举报,用户可录屏或@平台客服。不仅如此,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提升检测鉴伪能力。法律专家提醒公众保持警惕,勿轻信AI生成的音视频或直播,避免财产损失。被仿冒者可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平台则需严格监管发布者内容,做好处置工作。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施行,标志着AI内容管理迈出关键一步,有望遏制乱象,保护公众权益。各方需共同努力:服务提供者确保标识到位,公众提高警惕并举报违规内容,平台强化监管。2025年9月1日的新规,将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透明度与安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电子水印机制或将成为全球AI治理的标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穷游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