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读时光·共启新程——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附小教师阅读分享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1:45 1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教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长青。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涵养师德,营造书香校园,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8月28日上午,我校在学术厅举行了“暑读时光 共启新程”教师读书分享会活动,让老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教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长青。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涵养师德,营造书香校园,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8月28日上午,我校在学术厅举行了“暑读时光 共启新程”教师读书分享会活动,让老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碰撞,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

马建书记分享《读高效课堂 促课堂高效》

马建书记由高考命题方向的转变引出话题,强调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做到心有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学措施。

接着,书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一是和谐—高效课堂的追求,书记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和谐”的含义,摒除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正确处理“和谐课堂”中的人与人、教与学、人与本、现代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设备的关系、减负与增效的关系、文明规范与个性张扬的关系。二是发展—高效课堂的追求。书记详细地解读了高效课堂的内涵,强调教师要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问题,做“高效”教师,从而唤醒学生做成绩高效、素质高效的新时代好少年。三是真学—高效课堂的追求。书记分析了当前课堂存在的几大误区,分享了正确的高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指挥员、导演、教练三个角色,引导学生以三步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一课一得。最后,书记强调,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站稳课堂,成为学生的人生好导师。

周福伟副书记分享《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周福伟副书记从成尚荣老师曾经说过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始终有个底色、本色和亮色,那就是伦理道德。”这句令人深思的话开始分享,分享了本书以“立德树人”为锚点,强调“立德”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即将道德的种子播进儿童心田;“树人”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即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他将教育使命与五千年的伦理传统相融合,呼吁教师要以“人师”而非“经师”的身份, 成为学生灵魂的引路人。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于漪、李吉林、斯霞、顾明远等教育大家的育人实践,这些故事不仅是榜样,更构成了一部“好教师的精神基因库”。他们用一生诠)释:好教师既肩负学生终身发展,更扛起民族未来的重任。翻开书页,仿佛与巨人同行,汲取跨越时代的教育勇气。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保持“三风”:一是教师当最看重风骨;二是教师当有风度;三是教师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最后,周副书记结合学校实际,分享了接力式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举措,号召每一位老师走进书本,接力教研,提升自我。

曾露老师从书籍简介、推荐理由、读后感悟三个方面分享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本书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所著。该书致力于将阿德勒心理学理念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实践指南。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新视角,让我们从“控制者”和“消防员”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写引导者” 和“教练”,科学且人性化。 书中提供了数十种诸如“启发式提问”、“有限选择”、“班级会议”等可立即使用的工具,操作性强,能有效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艾亿玲老师分享了“山高万仞,只登一步”这一温暖的主题分享。她告诉我们,当我们为未来焦虑,为过去懊悔,忙忙碌碌不快乐的时刻,一定要读一读《活在当下》这本书。她说,书中的“做事分清轻重缓急”,能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可以对这些事情进行排序,又急又重的先做,暂且放下不重要的事情。做好一件事,远比事事都尝试,最终却一事无成要强得多。成功不会青睐做事没有次序,没有条理的人。做事分清轻重缓急可以使我们充分支配时间,为成功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应该聚焦眼前行动:面对高远目标(如登山),若过度关注“山高万仞”的遥远与艰难(如陡峭山路、漫长距离),容易因畏难情绪消耗精力,甚至半途而废。

王阳明主张“只登一步”,即把注意力集中在脚下的每一步,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而非被未知的困难吓倒。同时,要有活在当下心态:过去的脚步已完成,无需纠结;未来的路尚未到来,不必担忧。人生的关键在于把握“今天”“此刻”。这种心态能减少焦虑与内耗,让人在行动中保持从容,最终自然达成目标。简而言之,这句话提醒我们:再远大的目标,都需从眼前的小步开始;专注当下,才能在人生的“攀登”中走得更稳更远。

杨小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不做教书匠,愿为大先生”。她阅读的是《大先生于漪》一书。这是一部弘扬“人民教育家”于漪精神风范的融媒书。 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纪录片《大先生》基础上,重新整理资料,记录了于漪先生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再现了于漪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成就和影响。该书从“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学做人师,行为师范”三个篇章讲述了于漪先生的教学理念。同时,杨老师分享了于漪先生的“我有两把尺子,一把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样的金句及启发,并告诉我们,应向榜样学习,重燃教育热情,跨越师生鸿沟,破茧而出,重获教育生命力。

薛祖艳老师为我们分享的书籍是《玫瑰与教育》。书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对教育的热爱。书中窦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这句话点醒了我们。我们日复一日地教书,最终目的不是填满一个篮子,而是点亮一盏灯。

薛老师说,读书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与作者的这种共鸣,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代名词。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用到“小红花”。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就会骤然提升。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著。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等等一系列的思考都告诉我们,教育,是门走心的活!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能触动我的心弦,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因此,面对教学工作中不满的现象,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同时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第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第二是享受过程。无论这个过程是精彩还是糟糕。”第三是活在当下,知足长乐嘛!第四是学会感恩。

我们从分享中明白:反思,才是教师最珍贵的专业能力。直面课堂的不完美,把每一次小挫折,都变为进步的阶梯。本次分享会的温暖与启发,将沉淀为教师继续前行的养分。翻开的书页不会就此合拢,点燃的思想火花仍在蔓延。阅读不止,分享不息,成长不停。

来源:CQTV教育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