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千年,绿荫永续——四川雅安以创新实践打造古树名木保护新样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5:29 1

摘要: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川雅安,一座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绿色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到69.42%,居全省第一。16920株古树名木在这里扎根,其中千年以上的“活化石”达61株。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活档案”,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近年来,雅安以

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川雅安,一座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绿色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到69.42%,居全省第一。16920株古树名木在这里扎根,其中千年以上的“活化石”达61株。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活档案”,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近年来,雅安以机制创新破题、科技赋能攻坚、文旅融合增效、全民参与筑基,探索出一条“保护—利用—传承”的生态保护新路径,为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贡献了“雅安智慧”。

机制创新,守护“绿色活化石”

雅安科学创制古树名木保护“1133”工作机制,构建起全域覆盖的保护体系:建立一本台账,完善一套标识,优化法治、社会、自然三大环境,形成联动、参与、保障三项机制。

雅安市组建13人本地专家库,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四川省林科院等机构组建技术保障团队。将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纳入林长制常态化考核内容,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策”,推进濒危、衰弱古树抢救性复壮。

2024年,雨城区设立首个“古树法官工作站”,发布首份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针对红豆古树保护提出明确禁止事项,列明违法的具体情形。2024年5月,雅安市林业局与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的古树名木协作保护机制正式施行,不断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的能力和水平,深化“生态司法+部门协同”工作模式,凝聚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同频共振的生态保护合力。探索以“司法守护人”制度为抓手,发挥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助力严惩涉古树名木违法犯罪行为,监督、配合古树名木所在地开展古树保护工作。深化“生态司法+部门协同”工作模式,推动林业行政执法与司法互联互通,以“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的方式,用“小案件”诠释“法治大道理”。制度创新与法治护航,让古树名木保护从“应急抢险”迈向“长治久安”,为每一株古树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科技赋能,让古树“老有所依”

雅安市运用“一树一策”“一树一码”实现古树名木保护信息动态管理。

位于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晏家山红豆相思谷的雅安红豆,树高35多米,胸围8.3米,树冠直径20米,树冠遮阴700多平方米,根部出露地面,9个成年人才能环抱。2022年,雨城区委托鉴定单位,利用现代技术条件,以扫描测定法为主,辅助以回归估测法,鉴定得出雅安红豆古树树龄约2700年。

2023年12月,雨城区林业局投入近8万元为雅安红豆古树完成了防雷设备安装,避免雅安红豆遭受直击雷危害。2024年7月,又为雅安红豆古树购买了保险,有效转移了古树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风险。

位于荥经县青龙镇的“中国最美桢楠林”,是中国最大的古桢楠群落,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桢楠124株、千年以上的古桢楠14株。荥经县为201株古树名木建立“一树一档”信息库,完成“智慧消防”建设,构建“智慧古树”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数字化、精细化管护。其中,“智慧古树”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每一株古树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数据,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以科技之眼观古树之脉,以科技为笔绘就精准保护蓝图,雅安正在探索如何用数字技术破解古树保护难题。

文旅融合,千年绿意触手可及

文化赋能让古树“活”在当下,公园化保护重塑古树名木生态价值。雅安出台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公园认定管理办法》,推动标准化古树公园建设,已建成9个特色古树公园。

雅安红豆古树公园设置“告白屋”,2023年七夕登上央视《古树下的告白》特别节目;通过召开以“千年相思 红豆情长”为主题的“千年雅安红豆文化挖掘传承研讨会”,联合林业部门与作家协会,共话古树文化传承发展。2024年6月,雅安红豆迎来百年难遇的全树开花奇景,以“千年雅安红豆树·满树繁花正当时”为主题的文旅系列活动,融合茶艺表演、团扇文创、相思祈福等活动,让游客们在千年红豆树下感受繁花盛景。雅安红豆古树公园已成为生态旅游网红打卡地,有力带动了红豆相思谷区域旅游及周边民宿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每年实现百万经济收入。

荥经桢楠王公园则依托桢楠林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云峰寺的历史文化基础,打造“森林禅修”体系。融合禅修文化、中药文化,建设素食餐厅、禅茶营地,打造集禅意养心、药膳养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

当古树年轮与文旅脉搏同频共振,生态保护的“雅安答卷”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本就是一脉相承。

全民参与,从“旁观者”到“守护者”

保护古树,需要唤醒每一颗敬畏自然的心。近两年,雅安市举办“大美雅安·年龄印记”古树名木摄影作品展,在6县2区开展巡展,观览人数达2.8万人次。精心编制《雅安古树》和《走进雅安古树名木》画册,突出表现古树名木是见证文化延续和历史演进、镌刻乡愁记忆、承载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

2023年开展的“雅安十大树王”和“雅安十大珍稀植物群落”评选,通过专家评审与市民投票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公众对古树的关注和情感共鸣,形成全民保护共识。‌

荥经桢楠王公园划定“认养区”,已完成白虎岗400余株认养桢楠的栽种。当地正谋划开展“线上+线下”认养活动,以吸引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一棵树”影响千万人,唯有将敬畏自然的精神深植人心,绿色遗产才能真正永续传承。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