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攀岩真的火了。2023年,全国岩馆数量从636家一夜蹿到811家,净增175家,一举超过美国。抖音话题播放77.6亿次,小红书笔记量三年翻30倍;北京地铁广告屏里,穿牛仔裤飞檐走壁的姑娘取代了举铁猛男。
暴雨把北京的骑行族赶回屋檐,却把中产们赶进了“墙”里。三里屯太古里的巨型落地窗后,几十双手正黏在花花绿绿的树脂支点上——攀岩,成了今年雨季最吵的运动。
“春天刚买的碳架公路车,现在沦为了晾衣架。”网友@阿骑在社交平台吐槽。雨下了整整七周,朋友圈里晒骑行轨迹的少了,晒“爬墙”证书的却多了。
攀岩真的火了。2023年,全国岩馆数量从636家一夜蹿到811家,净增175家,一举超过美国。抖音话题播放77.6亿次,小红书笔记量三年翻30倍;北京地铁广告屏里,穿牛仔裤飞檐走壁的姑娘取代了举铁猛男。
它曾是成功人士的标签——王石、俞敏洪、好莱坞大片里的孤胆英雄。东京奥运会把它送进奥运大家庭;巴黎奥运两枚银牌,让中国人第一次觉得“这玩意儿咱也能玩”。安全系数飙升、难度分级友好,岩馆老板发现:普通人原来比大佬更有粘性。
“我攀”北京旗舰店去年拿下数千万融资;望京COG岩馆干脆24小时营业,方便互联网民工凌晨两点来“爬完bug再爬墙”。年卡4000元,比连锁健身房便宜,还附赠“社媒大片”——穿汉服、牛仔裤、甚至西装开爬的人成了岩馆最靓的风景线。
但真正的现金流来自孩子。国家体育总局去年推出U系列青少年攀岩联赛,家长一算账:足球篮球练三年未必上场,攀岩半年就能拿奖牌。轻体重+高柔韧,娃天生是“壁虎”。某连锁青训项目续费率50%,家长群口口相传:“比补课便宜,比打游戏健康。”
商场也看上了这堵墙。南宁云起、武汉香蕉攀岩、济南印象城……岩馆开进核心商圈,一面15米高透明墙就是活体广告;路人驻足三分钟,就有冲动消费。武汉万象汇统计,攀岩馆让节假日客流停留时间增加1.5小时,顶层餐厅翻台率跟着涨。
租金贵?老板们把商场店当“体验橱窗”,大课、青训、考级全放在郊区大馆。寸土寸金的玻璃幕墙负责颜值和引流,真正的利润在后台。
暴雨停了,骑行族重新上路,但很多人已把周末留给攀岩。他们不再比拼配速,而是比拼谁能先磕完V4。当一项运动能让大人小孩、社畜老板一起汗流浃背,还能让商场、资本、国家队皆大欢喜,它就不再是网红,而是下一个瑜伽。
攀岩的支点,正从岩壁钉进城市生活的缝隙——在暴雨、加班、育儿焦虑之间,给人一个向上看的理由。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