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人须知通天接地安神固元的内修关键就在这三个要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1:10 1

摘要: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正文

习武者修持讲究 “内外相通、气血周流”,人体与外界相贯的关键,恰在三大核心要穴:

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劳宫则是我辈可自主掌控的 “出入气总闸”。

此三穴与 “天心、地心、人心” 对应,合称 “五心穴”,既是经络要冲,更是习武人培补本源、调和阴阳的内修根基,练拳若不懂此三穴,便如无舵之舟,难入 “内外合一” 之境。

穴位经脉归属核心功效(习武关联)修持意义百会督脉(三阳五会)醒脑开窍、宁心安神;提神聚气,避免练拳 “神散力滞”通 “天” 合阳,为 “领劲” 之根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滋肾阴、温肾阳;导水湿、降心火,强 “下盘根基”通 “地” 合阴,为 “扎根” 之本劳宫手少阴心包经(荥穴)清心泄烦、安神定志;温阳散寒,调 “手足气血”主 “人” 控气,为 “发力” 之闸

拳谚有 “四边有病中间平”,人体 “中间部位”(含百会、涌泉、劳宫等 “中” 位要穴)是内修的 “大药库”——“中间” 虽为相对概念,但此些穴位可辐射全身,既能治练拳时的劳损、心神不宁,也能日常培补,是 “练养结合” 的关键。

百会为 “天”(阳火 / 天宫之土)、涌泉为 “地”(阴水 / 地宫之木)、劳宫为 “人”(中火 / 中宫之土),三者呼应 “天地人三才”。

按摩涌泉后拍打百会,可让人体阴阳小循环与天地阴阳大循环相合,任督气血贯通,达成 “顶天立地、内外合一” 的练拳状态。

三阳五会:百会穴的别称,因它是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与督脉这五条经脉的交汇点,“三阳” 代指诸阳经,“五会” 指五条经脉相会。对拳者而言,此穴是 “诸阳之气汇聚处”,刺激它能快速调动全身阳刚之力,避免练拳时 “阳气不足、沉劲难发”。井穴:经络之 “源头”,如同江河发端,气血由此始生。涌泉是肾经井穴,肾为 “先天之本”,对拳者而言,井穴是 “培补本源的起点”,常揉涌泉可强肾固下盘,解决练拳时 “根基不稳、腿软乏力” 的问题。荥穴:经络中 “气血渐盛、如泉涌般流动” 的穴位,五行属火(劳宫为心包经荥穴,属火)。对拳者而言,荥穴是 “调畅心神、控制火气” 的关键 —— 练拳时若心火过旺(如心烦、急躁),按揉劳宫可 “泄火安神”,避免因 “神浮” 导致动作变形。心包代君受邪:“心包” 是心的 “外层护膜”,如同拳者的 “护心甲”,当外邪(如寒湿、气郁)侵犯心脏时,心包先 “替心受邪”。劳宫属心包经,按揉它可 “护心固气”,尤其适合长期高强度练拳者,预防 “心神耗损、心悸气短”。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属火、肾属水,正常状态下 “心火下沉温肾水,肾水上承济心火”,如同拳者 “上领劲、下扎根” 的平衡状态。劳宫(心包经,属火)与涌泉(肾经,属水)相对,揉按二穴可让 “心火不亢、肾水不寒”,解决练拳时 “上热下寒(如头胀脚凉)、气血不通” 的问题。百会穴:头顶正中央(两耳尖连线中点),练拳前用指腹轻按 3-5 分钟,如 “天降甘霖”,可激活心神、领起全身气血,避免练拳时 “昏沉乏力”;练拳后轻拍百会,可 “收气归元”,缓解头部酸胀。涌泉穴:脚心凹陷处(屈趾时前脚掌中点),睡前用热水泡脚后按揉 5 分钟,如 “泉涌润根”,可强肾固下盘,解决练拳时 “腿沉、扎根浅”;练拳时若觉 “心火上涌”(如面红、心烦),可暂停按揉涌泉,快速 “降火安神”。劳宫穴:分内、外劳宫 —— 内劳宫在掌心(握拳时中指端对应处),练拳前按揉可 “聚气护手”,预防发力时 “手麻、气泄”;外劳宫在手背中央,若练拳后受凉(如风寒感冒、腹痛),按揉外劳宫可 “温阳散寒”,搭配推三关(前臂桡侧)效果更佳。

生活处处皆是修行,生活无处不功夫!

风起云涌的日子,京武功夫武术自媒体【炼拳纪与修行手札】

将陪你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武者之路”!

欢迎投稿分享!后台留言告知!

来源:京门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