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培养儿童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用科技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胡家园街道远洋滨雅社区于8月28日组织了“低碳生活科技赋能——环保垃圾桶制作”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多名儿童参与,通过理论讲解、创意设计、动手制作等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低碳理念,感受科技
津滨海讯(记者 张伟婷)为培养儿童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用科技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胡家园街道远洋滨雅社区于8月28日组织了“低碳生活科技赋能——环保垃圾桶制作”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多名儿童参与,通过理论讲解、创意设计、动手制作等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低碳理念,感受科技与环保的结合魅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区反响。
活动前期,社区工作人员围绕“低碳”“科技”“环保”三大核心,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将复杂的低碳知识转化为“减少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等简单概念,同时融入“如何用科技让垃圾桶更实用”的思考,如简易脚踏装置等。
活动当天分为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首先指导老师通过动画短片、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垃圾污染的危害”“垃圾分类的意义”等知识。例如,用“一个塑料瓶降解需要500年”的案例引发孩子们的关注,用“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一年能节约3.6公斤石油”的数字强化低碳意识。同时,老师展示了几款“科技环保垃圾桶”实例,如带传感器的自动开盖垃圾桶、太阳能分类提示桶,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灵感。之后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结合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观察,构思“理想中的环保垃圾桶”。有的小组想制作“会说话的分类桶”,通过语音提示区分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有的小组设计“脚踏式密封桶”,避免手接触垃圾,更卫生;还有的小组计划用旧纸箱做外壳,搭配LED灯,夜晚能发光提示投放位置。每个小组通过画图、标注材料,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方案,老师在旁引导他们考虑可行性,如“如何让脚踏装置更稳固”“LED灯如何节能”等。
最后进入制作环节,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裁剪纸箱、粘贴瓶罐,有的安装纸板、固定脚踏板,忙得不亦乐乎。经过2小时的努力,一个个独特的环保垃圾桶诞生了:有的桶身画着分类卡通画,有的加装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翻转标识,还有的真的实现了“脚踏开盖”的功能。孩子们互相展示作品,讲解设计理念,成就感满满。
此次活动以儿童为切入点,通过“知识+实践+创新”的模式,让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社区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环保活动,引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用科技赋能低碳生活,共同建设更美好的社区环境。(社区供图)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