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 阶梯式课程让运河文化层层递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5:25 2

摘要:“摇啊摇,摇到了剪影桥,我来唱首运河谣……”在早春二月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清越的童谣声在古运河畔回荡。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围坐在一艘斑驳的漕船模型旁,聆听思政教师讲述“舟楫同渡”背后的协作智慧。近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拉开了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

本报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 陈思洋)“摇啊摇,摇到了剪影桥,我来唱首运河谣……”在早春二月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清越的童谣声在古运河畔回荡。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围坐在一艘斑驳的漕船模型旁,聆听思政教师讲述“舟楫同渡”背后的协作智慧。近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拉开了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暨“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的帷幕。

活动现场,思政教师以运河为轴,展开了一场学段贯通的教学接力。从小学课堂“运河故事童谣传”的童声传唱,到初中“一领众和精神永‘船’”的人文思辨;从高中“匠心续写运河‘船’说”的价值辨析,到大学“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理论升华。阶梯式课程设计让运河文化在不同学段层层递进,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鲜活的历史现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王园丹抚摸着展柜里的古船构件感慨:“当文物成为课堂的‘讲述者’,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的物件,更是文明传承的体温。”

这场沉浸式教学的背后,是扬州历时4年打造的“运河思政”育人体系。自2021年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以来,该市构建起“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创新推出跨学科育人“十条举措”,吸引千余名教师投身“运河思政”教改实践。55所学校通过“实践融入+学科融合+学段融通”的实施路径,逐步形成“有温度、有深度、有梯度”的“三融三有”大思政育人生态。

“当课堂边界在博物馆里消融,家国情怀便随着运河的波涛注入学生心田。”扬州市“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首批“运河思政”导师仇清泉说。

“我们将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实现校馆责任、目标、党建、资源、空间‘五联结’,引导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打破行业、地域、形式、空间等局限,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说。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