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2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美国苏富比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承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及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协办的“未来商业艺术生态:科技、文化与市场交融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报告厅举办。本次论坛集结了
”
2025年3月22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美国苏富比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承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及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协办的“未来商业艺术生态:科技、文化与市场交融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报告厅举办。本次论坛集结了来自国内、国际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商业代表以及青年学子,聚焦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之道、艺术投资与收藏三个关键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对艺术创作的赋能作用,通过来自社会各方的多重视角,在这股智能变革浪潮中探索新模式、开拓新市场,发现艺术创作、市场运营和收藏投资的全新可能。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谢绮红主持,近200名观众现场聆听了本次会议。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员许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阿里云设计中心总监王路平, Nolibox计算美学创始人兼CEO 徐作彪,知名电影美术指导赵海,美国苏富比艺术学院院长 Ann-Marie Richard,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主席 Jose Felix Bentz,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北京观唐文化董事长李保刚,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正大集团副总裁曾劲松,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李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付斌,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区主席华真,ArtAlpha艺术阿尔法创始人李熠,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Hi艺术》出品人伍劲,永宝斋创始人翟健民等。
论坛开幕
开幕致辞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指出,在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交融碰撞、市场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科技是当代艺术的语法,文化是不变的语义,而市场是检验表达效度的语境。他表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文化交融的艺术创新、艺术作品的市场化等领域持续努力,期待本次论坛集思广益,为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艺术商业生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马赛致辞
第一单元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
围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的话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员许斌分别展开了主旨演讲。
赵超提出设计是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桥梁。他表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今年两会的重点,而产业创新的基础是设计创新。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人和物互动的关系,建立有意义的体验,这个过程包括了技术、商业、文化等多种因素。设计必须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中建立联结的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设计应用转化、设计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在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视野,同时期待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使前沿技术找到新的应用场景。
赵超发表主旨演讲
沈阳结合自己使用AI人工智能尝试绘画、文学、音乐、视频创作的经历,生动地向观众们展示了AI的技术高度和艺术创造力,并通过真实的用户体验总结出AI的功能特点。他认为,我们从前靠大脑认识世界,现在则依靠人脑和智脑共同认识世界,形成“天人智一”的新局面。AI把人类的创造之火点燃,人类和AI的交流边界就是研究的起点。他风趣地提到:“如果AI是博士生,那么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当博导。”人类在使用AI的过程中保留审美、决策和选择。AI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再创艺术本身,让创造成为日常行为。
沈阳发表主旨演讲
许斌带来了以《通用人工智能之路——自主多模态大模型GLM系列的研究与应用》为题的演讲。他提到大模型是如今科学热点和国家战略,已成为各国人工智能技术新方向,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他介绍分享了他所带领的智谱AI团队取得的尖端技术成果,例如以GLM对标GPT进行国产自主迭代发展,突破一系列以全自主、多模态、高可用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以该模型为基础的智能体产品正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许斌教授的愿景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
许斌发表主旨演讲
随后,论坛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主持下,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阿里云设计中心总监王路平、 Nolibox计算美学创始人兼CEO 徐作彪、知名电影美术指导赵海四位嘉宾齐聚一堂,对人和AI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探讨科技赋能艺术创作的可行路径。他们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感悟带有各自的职业色彩,为观众带来了多维度的启发。
第一单元-圆桌讨论
第二单元 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之道
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美国苏富比艺术学院院长 Ann-Marie Richard和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主席Jose Felix Bentz为本次论坛注入了国际视角。
Ann-Marie Richard以《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历史演进与未来趋势》为题,带领观众回顾17世纪至今的艺术品贸易史。自航海时代起,欧洲就一直在进行奢侈品拍卖贸易,到了19世纪,艺术贸易成指数性增长,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使大量手工艺品得以展示和销售,由此产生了艺术交易的全球市场,20世纪又出现了艺术基金和艺术家自主开拓市场两个艺术转向。这些历史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实践和商业生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今AI带来了新的创意,我们应该适应它,使数字技术成为传播文化的理想工具。
Ann-Marie Richard发表主旨演讲
Jose Felix Bentz表示,艺术和商业相结合能碰撞出特别的效果,艺术对商业的促进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艺术是商业的转型力量,能够将普通的空间转化为鼓舞人心的环境,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情绪、生产力和创新力;其次,艺术加强了品牌的个性和特征,在员工和客户之间创造情感联系和价值交流,将艺术融化到产品的服务和设计中,能够创造令人难忘的用户体验。他呼吁商业公司给予艺术和文化项目资金支持,与艺术家合作建立展览空间和研讨会——艺术与商业的联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Jose Felix Bentz发表主旨演讲
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从艺术生态的视角切入,为现场观众分享了新绎美术馆的运营模式。作为非盈利的艺术机构,美术馆需要通过塑造品牌的方式吸引观众,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学术建设提升展览质量,为公众提供不断获得新认知、不断共同成长的空间。张子康介绍了该行业在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收集藏品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理念。他提出社会化是美术馆的重要特征。
张子康发表主旨演讲
本单元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张子康主持,北京观唐文化董事长李保刚、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正大集团副总裁曾劲松参与分享,嘉宾们探讨艺术与商业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未来需要更多跨界合作,推动艺术与商业的双赢。
第二单元-圆桌讨论
第三单元 艺术投资与收藏
“艺术投资与收藏”是本次论坛的第三个核心议题,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李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聚焦市场趋势的前瞻收藏策略、家族资产配置等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
李山回顾了自己从艺术梦想转向金融事业的历程,强调了艺术的重要影响。他通过金融、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探索,展示人生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在艺术投资方面,他组织修复了北海公园快雪堂,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他鼓励大家把自己更多的潜力发挥出来。
李山发表主旨演讲
高皓的演讲主题是《艺术传承财富:全球财富家族艺术收藏解析》,他介绍了财富传承的六大资本模型,通过说明古根海姆家族的艺术收藏投入,生动展现了艺术品收藏在资本转化中的独特作用。他还从数据和行业的角度,为观众分享当前世界和中国在艺术收藏方面的总体情况:艺术品作为一类独立而重要的资产类别,在财富管理和传承中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他针对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皮诺家族三个全球家族艺术品精选案例进行解析,总结金融家式的艺术品收藏特征,使观众对艺术收藏建立起更为全面的认知。
高皓发表主旨演讲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付斌主持下,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区主席华真、ArtAlpha艺术阿尔法创始人李熠、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Hi艺术》出品人伍劲、永宝斋创始人翟健民展开了对于艺术品收藏的讨论,从投资、文化和传承等角度探讨了艺术收藏的价值与趋势,认为艺术投资需要专业知识和长期视角,同时应注重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三单元-圆桌讨论
论坛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主持人、嘉宾热情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耐心解答来自观众席的众多专业性问题,使观众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艺术、文化塑造商业、市场推动创新的深远影响。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张强同学感触良多:“艺术产业三个维度、四个要素、八大关系在新的数智时代或将迎来‘技术赋能的黄金时代’,但唯有坚守人文内核、平衡创新与伦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繁荣。这场论坛无疑为这一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坐标与实践路径。”
在全场观众意犹未尽的掌声中,本次论坛落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推动艺术、商业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动力,论坛不仅带来了思考和启发,也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搭建了桥梁。与会嘉宾和观众共同期待艺术与科技、商业的深度融合继续打破传统边界,创造更多对话与合作的可能性,促进艺术生态的繁荣发展和持续创新。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