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古人的终极追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00:21 2

摘要:近来火爆的《凡人修仙传》里是有的。随着杨洋金晨主演的《凡人修仙传》的热播,修仙话题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这部作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凡人通过努力修炼,逆天改命的精彩世界。主人公韩立原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因机缘踏上修仙寻道之旅,凭借机遇、天赋与自身努力,逐步突破,

世上有没有神仙?

近来火爆的《凡人修仙传》里是有的。随着杨洋金晨主演的《凡人修仙传》的热播,修仙话题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这部作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凡人通过努力修炼,逆天改命的精彩世界。主人公韩立原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因机缘踏上修仙寻道之旅,凭借机遇、天赋与自身努力,逐步突破,终于“飞升仙界”。

仇英《玉涧烧丹图》(局部)[明]

事实上,修仙并不是个新鲜词。早在的两千余年前,作为“实干派”的中国古人便想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是漂泊于海外仙山寻找神药、或是开炉炼丹、或是练气修真,古人们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长生不死的“仙”。

玉,向来也与修仙共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原来,神仙钟爱的美食,竟是美玉。

神仙神仙,凡人却不欲成神,只想修仙,是因为大家修仙的最根本动机一直都是长生。不管是秦始皇派人出海,还是汉武帝找人炼药,其根本需求无非是六个字,朕还没活够呢。

在中国历史上,凡人求仙这条路大概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派人去求取仙药;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炼制仙药;三、吃什么仙药?我们自己就是仙药。

西汉刘向的《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神仙传说的典籍,当中共记录了超七十位神仙人物。这些神仙的原本身份,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阶层,从王侯将相,到升斗小民,甚至街头乞丐。

他们有的人服食了仙果,有的人吸收灵芝仙气,最终个个成龙变凤、上天入海,呼风唤雨,修道成仙,寿亿万年。在这七十多位修道成仙的人物中,就有一位弹琴技艺精湛的赵国人,叫琴高。

大意是:在战国时,有一个赵国人琴高,因善鼓琴而成为宋康王的亲信门客,修行涓子、彭祖的神仙法术,在冀州、涿郡之间漫游了二百多年。后来他辞别并潜入涿水中,捉取龙子。出发前跟他的弟子约定说:“你们都沐浴斋戒,明天在水边等候,设置神祠祭祀。”

他果然骑着赤红色的大鲤鱼从河中出来,坐进神祠里。当时观看的人群数量有一万人,停留了一个多月后,再次进入涿水中离去。

“琴高乘鲤”,因此成为中国古代一个登仙典故,表达了人们追求超脱凡俗生命的渴盼心情。

要说最早的修仙说明书,得看中医圣经《黄帝内经》。这里把修仙分为四个段位:

贤人:好比养生达人,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能活到百岁就算通关。可以参阅《内经》原文: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协议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圣人:这类人像斜杠人士,既能在红尘打拼,又能保持心态平和,主打"工作养生两不误"。原话是这样说的: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至人:相当于隐居大V,躲进深山修炼,呼吸吐纳玩得贼溜,寿命直追彭祖广成。内经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真人:传说中的满级大佬,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像庄子笔下的姑射山神人,吸风饮露就能活到地老天荒。内经里是这样描述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冷枚《神仙故事图册》(局部)[清]

“仙”字在《释名》中解释为:“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这意味着入山修炼,隐世悟道,象征着长生久视的境界,即为 “仙”,他们无官职在身,不受约束,悠然自得地居于自己的仙山之上。

“仙”,体现了道家逍遥放旷、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是人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自古以来,众多的成仙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凡人通过自身努力、机缘巧合以及坚定信念,能够实现超凡入圣的转变。

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性格,却都在修仙之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位列仙班。这种八仙信仰,不仅是一种对超凡力量的向往,更是对凡人自身潜力的肯定。

网剧《凡人修仙传》里,临别时,韩立第一任师傅墨大夫提醒徒弟,“别忘了自己的根脚是个凡人,哪怕成了仙,也要活出点人的样子。”韩立若有所思,颔首而去。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