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抓住新型电商直播的机遇,探索开展“土特产推荐官”工作,全力以赴助销“土特产”,助力农民增收。让我们走近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运营的上虞区域公用品牌“上虞尚品”,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抓住新型电商直播的机遇,探索开展“土特产推荐官”工作,全力以赴助销“土特产”,助力农民增收。让我们走近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运营的上虞区域公用品牌“上虞尚品”,来看看这些“土特产”推荐官如何花式带货!
当“Z世代”遇上“土特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曹娥江畔的“时尚之都”上虞,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曾经在天南海北追逐星辰大海,又重新回到家乡,组合成“土特产推荐官”团队,他们中有援川干部、海归精英、供销三代……他们带着大城市的眼界和乡愁情怀,正在用最时尚的方式破解城乡发展的密码,让深藏山野的农产品成为顶流的城市品牌。他们中,有4个“C位”脱颖而出:
张俊磊,外号“石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与农民打交道,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如今,刚满37的他已经担任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3年了,“小石头”逐渐变成了“压舱石”和“主心骨”。他的故事要从2018年援川说起……那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他跨越2200公里来到阿坝州小金县,严重的高反、简陋的旱厕、艰苦的食宿条件、不同的风俗习惯加剧了工作的难度,更苦恼的是,当地老百姓对他表示怀疑——这个东南沿海富庶城里来的男娃娃真能帮他们发展产业?尽管大家都对他颇有成见,但语言不通的小磊为了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努力学习锅庄舞、大口吃着杀猪饭,改变了百姓们对他的看法。在深度调研之后,他发现小金县的特产“小金苹果”是个宝贝,只是产业基础薄弱,缺少市场化的能力,于是他将浙江地区标准化种植的理念和电商运营的方法教给农民,还起早贪黑评估“小金苹果”在东部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改良供应链,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他把“小金苹果”推到东部市场,销售价格从原来的两毛钱一斤翻到两元一斤,涨了十倍。
张俊磊在帮助农户销售苹果。
小磊说:“青春担当是要在艰苦奋斗中书写的,老一辈的精神不能忘。”要说援川那几年他是小金苹果的主推手,如今回到上虞基层供销合作社当主任,他成为虞南地区农文旅的代言人,在他的手里,废弃老茶厂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最大的乡村民宿酒店,虞南山区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地。在为农服务中,他亲自担任电商导师,设计了一套简单易懂的电商课程,培训了3000多个农民;还发挥市场营销的专长,为虞南乡村旅游和“上虞尚品”“土特产”销售引流,当地村集体增收超过100万元,当地农产品经由他手销往线上线下更广阔市场。
明星小唐,
从社恐女孩到百万流量
唐宁,千禧年生人,外号“糖果”,从小到大是个“甜妹”,但自从2023年成为“上虞尚品”直播间的一号位,这位“甜妹”发掘出了无限潜能,如今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她笑说自己已经是个“rapper”了。
说起第一次直播的经历,小唐还能想起当时空白的大脑、打颤的嘴唇,她说自己曾是“典型社恐”,虽然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不妨碍她患有“镜头恐惧症”,第一次直播时只会不停重复产品的特点,当时一条弹幕划过“主播是复读机吗?”这句吐槽深深刺痛了小唐的心,于是她努力复盘总结,勤学苦练直播技术,从话术布局到深挖产品内核,尽管才上岗2年,她已经成为直播间的“台柱子”,掌握了N种不同方言,信手拈来上虞的文化典故、风土人情,吸引了百万级的点击量。
去年的一场“单手榨梨汁大PK”的直播策划成为小唐直播生涯的一次顶流记录。当时,上虞谢塘翠冠梨大量上市,库存积压了近6万斤,在东北读过大学的小唐想起在哈尔滨吃东北冻梨的经历,将此素材写进直播间文案,吸引了许多“南方小土豆”的注意,并借机策划了一场“单手榨梨汁生死战”,众人PK榨梨汁展现翠冠梨多汁的特点。直播间,两位工作人员上演着痛苦面具,脸涨通红,青筋暴起,最终看起来瘦弱的运营小哥榨的汁最多,特封他为“上虞尚品最强麒麟臂”称号。这场直播大获成功,近6万斤翠冠梨72小时清空。如今她还在钻研新的“招式”,比如把直播间搬进千年梯田,让非遗传承人变身农产品体验官。
唐宁在直播间销售场景。
田野,94生人,听名字是个森系女孩,实则曾经是个前卫“杭漂”,在杭州市当了两年白领,最大的收获是陪伴她“996”的咖啡。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她就喜欢逛咖啡店,喝咖啡,自己做咖啡。从大城市返乡,她成为“上虞尚品”的专属咖啡师、培训师,从第一家咖啡店到第十家,小野教会了许多小伙伴研磨、拉花、调配,她的目标就是让“尚品咖啡”成为吸引游客来到上虞的关键。
“一杯好咖啡,必须原料好,还要有新意”,小野为了做好这杯“虞味特调”,执着地在全国各地探寻优质咖啡豆,同时尝试着将土特产和咖啡进行奇妙融合,将上虞的四季装进咖啡杯,研发时令新品,春有樱花拿铁,夏磨杨梅美式,秋做气泡橙C,冬酿黄酒摩卡。来自中科院的院士专家们也慕名而来,想要尝一尝这“土特产味”的咖啡。如今,她还尝试着把咖啡吧搬进直播间、市集、文化节,还发动“土特产”品牌合作联名,如今这杯乡村咖啡和小野一样“潮”,引领着一曲“舌尖的舞蹈”。
田野在供销集市制作咖啡。
博学小洁,
让土特产“开口说话”
王梦洁,同样也是94年生,外号“棉花”,她说自己是个表面乖巧、内心奔放的“女壮士”。在上虞土生土长,那里的山川田野见证着她的童年与青春,一口流利的家乡方言让她毫不畏惧社交这回事。“家里亲戚朋友都在这从事蔬菜、水果种植,打小和他们相处,让我对农户们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这份源自心底的热爱与亲切,如同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渐渐指引着她找到了职业方向。
小洁如今担任着“上虞尚品”的选品官和各种活动的策划者,年纪轻轻的她操着十分纯熟的家乡话,起早摸黑跑市场、凌晨2点拉货、深更半夜打包,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她策划的“丁赞蚕桑文化”特色研学、“跟着创客游虞南”、“在丁宅这样‘野’很好”、“蚕桑国潮游园会”都成为了爆款活动。在推动土特产进市集当中,她发现土特产推广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特色和差异,于是她着手策划土特产的运营方案,深入田间地头挑产品,跟农户调研,把当地的“丁赞文化”同土特产结合起来,比如她的“土鸭蛋”是“吃桑树叶长大的鸭子”生的。“家乡情感和观众的正反馈是我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小洁微笑着说道,三句话不离家乡人民。
王梦洁在给小学生讲解动物标本。
如今,“上虞尚品”青春团已经吸引63名青年入列,这群年轻人的目标是“让土地更时尚,让乡愁更年轻”,他们正在用“Z世代”的语法重构乡村振兴的叙事文,在直播间、在民宿、在农事服务中心、在商超、在咖啡实验室、在文化产业园,用不同的形式宣传推介“上虞尚品”,年轻的故事不断发生,奋斗的汗水镌刻进青春的名片。
一头扎进电商运营领域与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四位年轻人目光坚定、掷地有声,成为这个“青春之城”的生动注脚。“上虞尚品”这帮年轻人告诉我们,最酷的“潮流”可以在大城市的舞台,也可以在家乡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乡村振兴”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类型,他们就是其中之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创新语言,共同富裕也有全新的打开方式,比如“土特产推荐官”,也许就是年轻供销人对于时代和青春的答卷。
来 源丨潮新闻编 辑丨郭丽娜来源:苏苏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