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如何双向努力实现人造风云卫星的应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沙尘等极端天气的预报?”“如何开展无人机外场试验进行人工增雨?”……围绕风云气象卫星区域地球观测设施、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报模型研发、普惠可及的早期预警能力、保障水安全的联合研究中心、赋能绿色能源转型的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圆桌会议现场。
8月29日,银川。一场名为“苍穹”的约定在此达成。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圆桌会议现场,与会嘉宾围坐一堂。没有照本宣科,不见空泛议论,整场高规格会谈贯穿的是务实对接与真挚情谊。
“我们如何双向努力实现人造风云卫星的应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沙尘等极端天气的预报?”“如何开展无人机外场试验进行人工增雨?”……围绕风云气象卫星区域地球观测设施、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报模型研发、普惠可及的早期预警能力、保障水安全的联合研究中心、赋能绿色能源转型的智慧气象服务五大重点领域,与会者相继结合国情、因地制宜抛出合作需求与建议。圆桌周围,来自中国、阿拉伯国家气象机构及世界气象组织的官员时而凝神倾听,时而疾书记录。中方代表话音刚落,译音未落,外方专家便已举起话筒接连发问。高效的交流中,共识不断凝聚。
从风云气象卫星的应用,到“妈祖”预警系统的本地化适配;从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到携手应对共同气候挑战——议题既有宏大视野,又具务实根基。圆桌之上,一张跨越山海、互通有无的气象合作蓝图被清晰勾勒。
“我们要着力解决各国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但行动计划的落实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晓钟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阿合作总体方向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将与阿拉伯国家共同推进早期预警任务,持续完善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对话成果落地。
这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苍穹之约”。它标志着中阿气象合作正从“对话”迈入“共建”新阶段,携手守护“一带一路”上的晴空风雨。(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王瑞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