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将目光转向贵港新食记食品有限公司,机器的轰鸣声中,喧嚣与纷扰似乎都被隔绝在外。在这个“全民打假”的日子里,扬翔食品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网络直播,带领消费者踏上了一场探真之旅。
写在前面
添加了保水剂的虾仁、剩菜回收再加工的黄焖鸡、狐貉胴体被炼油做饲料......破亿次的点击量,全民讨论的盛况,今年的3·15仍然“热闹非凡”。
而将目光转向贵港新食记食品有限公司,机器的轰鸣声中,喧嚣与纷扰似乎都被隔绝在外。在这个“全民打假”的日子里,扬翔食品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网络直播,带领消费者踏上了一场探真之旅。
镜头深入,从原料产地到生产车间,再到质检环节,扬翔食品的生产全流程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直播间内,身穿消毒防护服、佩戴灭菌口罩的陈军,耐心解答着消费者的疑问。
作为扬翔食品质量体系的搭建者之一,他对食品检测的全流程早已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技术成长之路,更是一家公司融入时代,把自己的视野和技术能力,放到更广阔的天地,用惠及更多人、更多领域的方式,实现更大价值的故事。
2021年7月1日,五月二十二,没人能预料事态的走向。
一个十几人的团队被聚集到了一起,这是上线不到一年的扬翔食品品管团队,想在万物待于重建的过程之中,也抱着“做点什么”的心态,希望能为搭建质量体系略尽绵薄之力。
但这种略尽绵薄之力的想法,马上就变成了必须用尽洪荒之力的现实。那是接下来生活的开端,需求如潮水般拍向这支团队,陈军便是其中一员。
#01
空白地带的体系突围
食品厂的新建,面临的其中一个重要挑战便是如何建立全新的质量检测体系。“由于食品部门才成立没多久,流程和质量体系几乎都是空白的,需要从0到1搭建。”回忆建设初期,陈军感触颇深。
于是,搭建流程和质量体系成为了重点。但由于团队初建,研发、采购、品管三大部门的协作动线尚未打通,仅原料验收标准的确立就引发过不下十次的部门联合会议。激烈的交锋也时有发生,为确定包装材料的原料采购标准,“和采购部门产生了技术上的争执”,陈军回忆道。
质疑、争辩、协商、确立,这种碰撞贯穿了整个体系搭建期。另一面,在团队协作之外,如何建立起比国家标准更加严苛的企业标准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成为了包括陈军所在的品管团队以及其他部门等所有人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潮如涌的需求袭来,还是超出了质检老兵陈军的意料。破极限的高频工艺测试、风雨中的数次实地考察......每一个人,日夜兼程,随时待命。
好在他们都挺住了,经过数次争辩、成千上百次的试验后,扬翔食品终于形成覆盖7大环节、131项控制点的全流程质量体系,并不断持续完善更新中。
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业毕业的陈军,时隔10年,将品管工作的“三不原则”—— 不接收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通不合格品,践行到食品领域。
#02
深入下去,从原料源头狠抓
2010年加入扬翔公司的陈军,从基层的品管工作,到主导扬翔食品质量体系搭建,15年来他感受最深的是,在公司,产品品质安全直接构成了企业的动力来源。
食品的原料检验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在原料进入生产车间前,需历经一系列严格检验程序。陈军介绍道:“通常一个新原料的启用需要耗费一个月时间。”这一过程又包含研发部门依据产品特性筛选原料,采购部门对原料厂家资质进行评定,只有评定合格的样品,才能进入小批量生产环节,以便最终确认原料质量。
每月,品管、研发、采购等多部门协同对供应商及原料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陈军表示:“实地考察原料提供商是品质检测的重要一环。上个月,为挑选优质原料供应商,团队一天之内辗转三个城市,反复对比厂家实地环境、生产资质与材料质量,只为选出最佳的合作伙伴。”大家不辞辛劳,奔波于各地,只为从源头把控原料品质与安全。
此外,对不同种类的原料也有着具体的要求。例如,对于大众原料如面粉,国家标准规定水分应小于14%,但扬翔食品根据自身的使用周期和仓储环境,将要求提高至小于13.8%。
“从原料采购环节把控品质与安全,一方面可以把不合格的原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排除在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不稳定因素排除在厂区之外。另外在生产端也是十分注重产品品质,比如对到货的猪肉进行筛选,剔除淋巴肉等有害部分,确保不合格原料无法进入生产环节。”
在生产车间的上面,隔着参观走廊的玻璃陈军郑重地阐述着,而在玻璃里面,更少的员工和更多的现代化生产机器,正有序的运作着。
#03
“我们自己不吃的东西
就不会卖给消费者”
在进入食品加工的车间前,首先要换上工作服,戴上防尘网帽,把电子产品存放在外面,再用洗手液和酒精洗手,之后进入淋风区冲刷才能进入其中。与预想里的“人声鼎沸”不同,车间里全程处于低温工作状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每条生产线员工不超过十个,生产工作几乎全部由机器完成。
当然,食品的品质也不能落下。“在车间食品生产流程中,通过岗位自检、巡检、抽检以及成品检验等流程,确保出厂产品品质合格、质量过关。”陈军介绍到,岗位自检要求各工序员工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严格自检,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产品检验环节包含感官检验与理化指标检验。感官检验聚焦产品外观、口感等方面,如检查在-35℃速冻锁鲜及-18℃冷冻储存技术下的食品表面是否风干,并进行烹饪验证;理化指标检验则涉及专业化学检测,由专业化学员负责取样、检测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确保产品全方位达标。
而品管员需执行巡检与抽检任务,全面巡查各个生产环节,核实操作工艺是否遵循生产工艺标准,同时验证物料配比与添加是否准确无误。他回忆道:“有一次巡检中,品管员发现肉馅搅拌不均,当即对当批原料延长搅拌时间。之后,与研发部门沟通,优化搅拌工艺,确保后续生产的饺子肉馅均匀,避免肥瘦不均,最终目的是提升食品口感,满足消费者需求。”
至于成品检验,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出厂质量,陈军表示:“除对扬小饺、‘一碗食’等产品进行出厂烹饪验证,并在办公室配备烤肠机,用于检查烤肠烤制后的颜色、口感、滋味等方面是否达标。”同时,除产品感官检验外,还需执行严格的出厂检验程序并出具检验报告,这是产品出厂前的必要环节,只有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准予出厂。
而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大部分工作都由智能设备完成,这大大减少了食品生产过程中人为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原料污染和人为造成的不合格品。这些智能设备将现代技术背后的稳定、安全和先进体现得淋漓极致。也把食品安全变成了某种看得见的,可信赖的具像存在。
环顾扬翔食品厂区,最显眼的一面墙上记录了自创始以来就坚持的价值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不吃的东西,就不会卖给消费者。哪怕是离开了的员工,买食品还是会选择扬翔食品,因为大家都了解我们的高标准。”陈军自豪地说。
#04
从工厂走向更广阔的人群
去年8月,扬翔食品检测中心顺利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认定能力涵盖食品类目的30项指标。
这标志着扬翔食品在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控及生产流程规范等方面已达到国际标准,能够系统化保障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到成品储运的全链条安全可控。“我们的检验标准基于国标,但内控标准可能会比国标更为严格一些,特别是在重金属等方面。”陈军表示。
推动扬翔食品品质与安全疾驰的列车上,身处其中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恍惚的感觉。“看着流程体系的一步步搭建以及各类智能设备的加入,才发现我们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也让千万消费者吃到了健康、美味的扬翔食品,实现了我们的初心。”陈军感慨道。
今年三十夜前夕,老家四川的陈军在贵港高铁站上看到了不少购买扬翔烤肠的消费者,也时不时听到消费者嘴里发出“好吃”、“肉馅扎实”、“扬翔食品自养自宰的猪吃着就是放心”的评价。
回到家中,他将公司发放的扬翔食品春节大礼包送给亲戚朋友,年夜饭上,大家对几道用扬翔食品制作的菜肴赞不绝口,那一刻,陈军内心满是喜悦与自豪。
“觉得自己做了件挺有意义的事,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件挺伟大的事。”
来源:扬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