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十五五”规划:中国模具之都投2万亿剑指“三高三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8:45 2

摘要: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东海,总面积10050.4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740公里,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格局。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台州北接宁波、绍兴,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是浙江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

1,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东海,总面积10050.4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740公里,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格局。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台州北接宁波、绍兴,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是浙江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671.2万人,GDP达6240.68亿元。

2,经济与产业特色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小微企业和草根经济活跃,拥有吉利汽车、伟星集团等知名企业。全市形成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缝制设备产量占全球30%、国内70%,水泵产量占全国70%,被誉为“中国模具之都”“中国缝制设备之都”。近年来,台州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空天产业等未来赛道,台州湾新区引入航天十一院、北方工业等企业,打造无人机、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

3,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台州历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天台山、神仙居、临海古城等景区闻名遐迩,其中临海古城游客量居全国古城古镇之首,神仙居景区的高空索道和悬空栈道成为网红打卡地。

目前,台州“十五五”规划已完成《基本思路》编制,正在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2025年作为规划谋划之年,台州重点聚焦“三高三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目标,锚定万亿GDP城市定位,提出到2027年GDP突破8000亿元的阶段性目标 。规划突出“项目为王”理念,动态储备重点项目700个以上,重点布局未来产业、综合交通、科技创新等领域,并深化与国家、省级战略的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笼子” 。

台州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为抓手,2025年计划推进市重大项目913个,总投资1.2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45亿元 。以下为核心领域项目: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中昊芯英AI算力产业基地(泛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项目(全球领先固态电池产业基地,一期2025年投产)

- 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氢能、低空经济、算力、合成生物、机器人、半导体六大未来产业,建设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氢能产业园、低空综合服务基地等平台

- 数字经济: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智能硬件、电子设备制造)、路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省级试点) 。

2. 综合交通提级扩容

- 高速公路:G1522常台高速南延工程(优化路网结构)、甬金衢上高速(计划2025年开工)

- 机场与港口:路桥机场改扩建工程已投运,目标打造浙东南中型国际机场;健跳港区规划获批,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开工建设 。

- 城市路网:路泽太高架二期(2025年底主线贯通)、解放路过江隧道二期(推动跨江发展) 。

3.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科创载体:台州湾科创走廊加快建设,新增省重点实验室6家,浙里光谷入选省首批示范型数字经济产业园

- 产业升级:浙东工业母机、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4. 生态与民生工程

- 能源保障:三门核电三期(清洁能源项目)、三门电网侧储能电站(50兆瓦/100兆瓦时,提升电网稳定性) 。

- 城市更新:未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持

续推进,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2个,建设绿道网1937公里 。

“十五五”期间,台州以“三高三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为目标,锚定万亿GDP城市定位,计划动态储备重点项目700个以上,总投资超2万亿元,重点布局以下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1. 新能源与智能装备

- 三门核电三期:总投资超1200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成后年发电量超500亿千瓦时,占浙江全省用电量10%以上,成为长三角清洁能源核心基地 。

- 玉环2号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500兆瓦,预计2027年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满足3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

- 清陶固态锂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生产线,2025年一期投产,产品能量密度达400Wh/kg,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 。

2. 未来产业集群

- 低空经济示范区:投资50亿元建设低空智能综合基地(测试场)、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布局“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目标2027年低空经济产值超200亿元

- 空天产业基地:台州湾新区引入航天科技集团,建设卫星总装测试中心、火箭零部件生产基地,推动商业卫星制造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

- 氢能产业园:依托台州湾经开区,建设制氢、储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2025年建成5000公斤/天加氢站,配套吉利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运营 。

二、综合交通提级扩容

1. 对外通道建设

- 甬金衢上高速台州段:总投资180亿元,连接宁波、金华、衢州,2025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台州至杭州车程缩短至1.5小时,强化长三角南翼枢纽地位 。

- 沿海高铁台州段:作为国家沿海高铁通道重要节点,设计时速350公里,2026年开工,2030年建成后台州至上海仅需1小时,深度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

2. 市域交通网络

- 路泽太高架二期:2025年底主线贯通,串联路桥、温岭、玉环,缓解沿海产业带交通压力,助力“一湾三城”空间布局 。

- 台州机场改扩建:投资50亿元,扩建航站楼至10万平方米,开通至日韩、东南亚国际航线,2026年旅客吞吐量目标突破500万人次 。

3.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

- 投资20亿元建设市级无人机运行监管服务平台、低空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在仙居、玉环等地建设5个通用机场,构建“1小时低空飞行圈” 。

三、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1. 科创走廊与载体

- 台州湾科创走廊:投资300亿元,建设浙里光谷、长三角无人机研究院等平台,重点突破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

- 九龙湖科创中心:投资80亿元,聚焦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引入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建实验室,打造“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 。

2. 产业升级工程

- 千企千项千亿技改行动:2025-2027年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技改,总投资超1000亿元,重点推进杰克股份智能缝制设备、钱江摩托新能源车型等项目,目标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5% 。

- 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依托飞跃、星星等企业,建设精密机床研发制造基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国产替代率提升至60% 。

1. 能源与环保

- 三门电网侧储能电站:投资10亿元建设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项目,2025年投运后可满足10万户家庭1小时应急用电,提升电网稳定性 。

- 台州湾蓝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80亿元,建设海洋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地,年处理废塑料50万吨,生产再生塑料颗粒30万吨,形成“回收-分拣-再生-应用”闭环 。

2. 城市更新与民生

- 未来社区与老旧小区改造:2025-2027年新建未来社区30个,改造老旧小区100个,重点推进椒江一江两岸、黄岩三江新城等区块,配套建设社区综合体、智慧安防系统 。

- 教育医疗提升:投资50亿元建设台州学院江口校区(新增学位1.5万个)、台州医院新院区(床位2000张),引入上海瑞金医院、浙大一院共建区域医疗中心 。

1. 长三角一体化

- 深化与上海、宁波等城市产业协作,共建长三角无人机产业联盟、生物医药创新链,推动台州-上海“飞地”科创园落地,承接上海科研成果转化 。

- 依托大麦屿港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开通至东南亚、中东欧国际航线,2027年外贸进出口额目标突破5000亿元 。

2. 山海协作与对口支援

- 自2018年结对以来,台州与南充建立“市县结对+产业协作+民生帮扶”多层次合作机制,2021年明确温岭市帮扶阆中市、临海市帮扶嘉陵区 。

十五五期间将持续深化与四川南充协作,2025年计划新增产业合作项目10个、投资超50亿元,重点建设南充-台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柑橘深加工、丝绸电商等产业升级 。

- 设立“台州-丽水山海协作基金”,投资30亿元共建生态旅游、绿色农业项目,助力山区县共同富裕 。

规划实施保障

- 要素保障: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2025-2027年计划供应工业用地3万亩,争取国家专项债额度超1000亿元,重点保障核电、高铁等重大项目用地用能 。

- 机制创新: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对700个重点项目实行“亮灯攻坚”,确保年度投资完成率超100% 。

- 评估调整: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国家战略、产业趋势及时优化项目库,确保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通过上述布局,台州正以“项目为王”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30年GDP突破1.2万亿元,建成长三角南翼重要增长极和共同富裕先行市。

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的历史节点,这座民营经济发祥地正以“三高三新”为引领,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从东海之滨的核电巨轮轰鸣启航,到浙东智算中心的算力浪潮澎湃,从台州湾科创走廊的创新星火燎原,到南充大地的协作之花绽放,台州人用“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续写着“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的城市品格。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征程——三门核电三期将为长三角输送清洁能源的强劲脉动,沿海高铁将把台州纳入上海“1小时朋友圈”,低空经济示范区将让无人机载着梦想翱翔天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突围——氢能产业园里,绿氢正催化产业变革;合成生物中试基地内,细胞工厂正在重塑制造范式;空天产业基地中,卫星总装车间见证着“台州智造”迈向太空的雄心。这更是一曲共同富裕的交响——从嘉陵江畔的之江小学传来朗朗书声,到阆中古城的电商直播间涌动消费热潮,从临海市哲商小学的“云课堂”跨越千里,到嘉陵区卫生院的远程诊疗温暖人心,山海协作的故事里,处处闪耀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光芒。

当我们在2025年盛夏回望,那些曾经在规划图上的线条,已化作路泽太高架的如虹飞架;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已变为1945亿元的火热投资;那些凝聚着智慧的蓝图,已生长为浙里光谷的璀璨灯火。未来五年,台州将继续以“项目为王”激活发展动能,以“创新为要”重塑产业格局,以“开放为翼”拥抱世界舞台,在长三角南翼绘就一幅“智造强市、山海共富、文化润心、生态宜居”的壮美画卷。

台州,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向万亿GDP城市发起冲刺;以开拓者的勇气,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勇立潮头!

参考文献

1. 台州市人民政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

2. 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台州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2025年8月)

3. 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十五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25年)

4. 浙川东西部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台州—南充协作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2021年)

5. 台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决议:《聚焦争先进位 奋进“三高三新” 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台州新篇章》(2025年1月)

6. 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2022-2026年)》(2022年)

7. 浙江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川协作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

特别说明

一、“三高三新”战略内涵

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未来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 。

竞争力提升:强化长三角南翼枢纽功能,加快沿海高铁、甬金衢上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造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力争2027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000亿元 。

现代化先行: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未来五年新建未来社区30个、改造老旧小区100个,建成“15分钟品质生活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

新动能:培育氢能、低空经济、算力等六大未来产业,建设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氢能产业园等平台,目标2027年未来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

新优势:深化民营经济改革,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行动,推动杰克股份、钱江摩托等龙头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5% 。

新活力:构建“一核三片多点”科创格局,台州湾科创走廊重点布局光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力争2026年创成国家级高新区,集聚高端人才5万人以上 。

二、重大项目时间轴

- 2025年:三门核电三期、清陶固态锂电池一期投产,路泽太高架二期主线贯通,台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 。

- 2026年:沿海高铁台州段开工,低空经济示范区建成5个通用机场,氢能产业园实现5000公斤/天加氢能力 。

- 2027年:甬金衢上高速全线通车,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南充—台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年销售额破10亿元 。

三、山海协作深化机制

1. 产业协作升级版:建立“飞地经济”模式,台州在南充设立“产业协作园”,承接汽摩配、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南充在台州设立“农产品展销中心”,年销售额目标超5亿元 。

2. 人才交流常态化:实施“双百人才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台州专技人才赴南充支教支医,同步定向培养100名南充技术工人输送至台州企业。

3. 生态补偿创新:设立“浙川生态协作基金”,台州按年度向南充支付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嘉陵江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注:本规划部分数据为动态调整,具体以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为准。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