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构皇帝南逃带来杨姓族亲繁荣发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3:01 3

摘要: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南逃台州,“扈从”皇帝南渡的杨姓人,后传为大族的就有天台八都杨,章安杨司杨。自南宋初时,至于宋末,杨姓名人骤增,名于史书的就有杨揆、杨简、杨炜、杨能、杨朴、杨定、杨王休、杨景思、杨万春、杨必大、杨次山、二杨皇后等。

南方杨姓人生活的村居

国家战乱,皇帝逃难,并非庆贺之事。但杨姓人精忠报国的事迹在历朝中却十分突出,也由此播散在全国各地后成茂族,却是个令人感奋的话题。

(一)南宋时期浙南杨氏发迹

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南逃台州,“扈从”皇帝南渡的杨姓人,后传为大族的就有天台八都杨,章安杨司杨。自南宋初时,至于宋末,杨姓名人骤增,名于史书的就有杨揆、杨简、杨炜、杨能、杨朴、杨定、杨王休、杨景思、杨万春、杨必大、杨次山、二杨皇后等。

另散见之于谱籍资料的杨姓进士仅宁海松坛就有十多人,其他谱籍提供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皇帝南逃并非庆贺之事,而杨家人却因此在浙南发展成茂族。

(二)宋高宗赵构南逃台州简说

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黎明,宋高宗赵构逃到章安(原台州治所,今在台州市椒江北岸),随从还有丞相吕元植,参政范觉民等,共逗留十七日。

留宿期间作《阻潮》诗:“碧天低处浪滔滔,万里无云见玉毫;不是长亭多一宿,海神留我看金鳌。”赵构皇帝刚走,船运大米才进章安港,却被运柑橘小船撞翻,官兵无奈,尽取橘肉食之,橘皮中放油点亮,漂游江中,满江金光极目,以送皇帝。

据传,皇帝过江之后,饥肠辘辘,见一老农正在滩田劳作,因问:“家住哪里?”欲以要饭,后该地名“葭芷”,即“家住”误音而来,时南方土语为同音,即今台州市葭芷镇是也。

皇帝所逃路径留下了地名烙印的有:上车处,现名上辇村;上马处,现名上马村;下马处,现名下马村。

为避金将兀术活捉,皇帝与几大臣钻入山洞躲藏时,是倒退脚印以惑敌,而帮最大忙的却是蜘蛛,他们人洞后,蜘蛛迅即结网,追兵路过,因不为疑。皇帝见追兵远去,出洞后叹曰:“好喜也!”故蜘蛛名“嘻”,现台州老人今只知“嬉”,却不知蜘蛛为何物,即此缘由。

高宗赵构后登清修寺,北望椒江,逃亡之余还诗兴大发,题楹联:“清修风景千年在;沧海烟岚一笑开。”作七言绝句:“古寺青山春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具,暂就僧房借榻眠。”真不知高宗皇帝“加放茶具”是想久留,还是想暂时招待客人?反正,今之杨家人是感激涕零了。

来源:杨安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