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监管部门最近动针对保健品虚假宣传、坑害老年人的乱象,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雷霆整治”。2025年5月启动的专项行动已经查处多起典型案件,罚款金额最高达30万元,连直播间刷屏刷好评、私域社群搞“养生课”这些新套路都被盯上了!
市场监管部门最近动针对保健品虚假宣传、坑害老年人的乱象,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雷霆整治”。2025年5月启动的专项行动已经查处多起典型案件,罚款金额最高达30万元,连直播间刷屏刷好评、私域社群搞“养生课”这些新套路都被盯上了!
三大整治重点,专治各种“坑老”花招
1. 虚假宣传“包治百病”?查到就罚!
不管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食品,都不能宣称能治病!江苏南京一食品店把大蒜油、山药粉等普通食品吹成“降三高神药”,甚至说能治冠心病,直接被罚10万元。上海一家食品店更离谱,免费送菜吸引老人到店,再通过“互助交流会”推销所谓“抗癌食品”,结果被罚款20万元 。
更隐蔽的是直播间套路:北京某公司卖普通果冻时,雇人刷弹幕谎称“哺乳期瘦12斤”,被市场监管部门抓了现行。还有商家在私域社群里搞“养生课堂”,用“专家义诊”“免费试用”诱导老人下单,这些都被列入重点打击范围 。
2. 保健品外包装玩文字游戏?严查!
别以为换个包装就能蒙混过关!南通一家企业在展板上宣称灵芝孢子粉“药用价值比灵芝高60倍”,但产品实际只能增强免疫力,结果被罚3万元 。国家明确要求保健品必须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外包装如果出现“抗癌”“根治”等绝对化用语,直接按违法处理。
3. 价格欺诈、非法添加?露头就打!
有些商家玩“虚标原价”“虚假折扣”,比如先抬高价格再打折,实际上根本没降价。还有的在食品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比如宣称能“快速降糖”的保健品,一查竟偷偷加了西药。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整治行动中被列为“顶格处罚”对象 。
这些套路专盯老年人,千万别上当!
1. 情感绑架:比亲儿子还“贴心”
骗子会冒充“健康专家”天天嘘寒问暖,甚至帮老人按摩、陪聊天,等取得信任后再推销高价保健品。河南焦作一养生店就用这招,先免费体检再恐吓老人“不买就没命”,最终被罚7000元 。
2. 伪科学洗脑:仪器检测“造焦虑”
常见套路是用“高科技仪器”给老人做虚假检测,比如谎称血管堵塞、器官老化,然后推荐“排毒套餐”。浙江宁波一家健康管理公司用这种方法卖钙片,宣称能“控制血压血糖”,结果被罚款20万元 。
3. 私域社群“潜伏”:微信里的“养生陷阱”
现在很多骗子转战微信、小程序,通过私域直播搞“养生讲座”,用“限时优惠”“内部价”诱导老人下单。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醒:遇到这种“私密渠道”推销的保健品,直接拉黑举报!
这场整治行动可不是“一阵风”!2020年以来,全国已查办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件6304件,罚没金额2.6亿元 。随着专项行动深入,那些靠忽悠老人赚钱的不法商家,好日子到头了!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生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如果家里老人总被推销保健品,不妨多陪他们聊聊,教他们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功能,一键查验产品真伪 。转发给家人,让更多人远离保健品骗局!
来源:坦荡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