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为立身之本,育乃兴邦之基。为让德育的温度可感、路径可见、成效可触,即日起,泉州市教育局联合泉州晚报推出“德育日历”专栏。届时,本报将以日历为纸、以实践为墨,记录泉州德育的“每一步”,展现立德树人的“泉州答卷”,更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德育建设,让向上向善
德为立身之本,育乃兴邦之基。为让德育的温度可感、路径可见、成效可触,即日起,泉州市教育局联合泉州晚报推出“德育日历”专栏。届时,本报将以日历为纸、以实践为墨,记录泉州德育的“每一步”,展现立德树人的“泉州答卷”,更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德育建设,让向上向善的种子在每一位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刺桐城的每一个角落。
临近开学,如何帮助孩子从假期松弛的状态顺利过渡到规律的学习生活,成为许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收心”是一个心理和行为习惯的系统调整过程。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家长、学校应紧密协同做好开学准备。学生要调整作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多参与有益活动;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减少其焦虑情绪;学校应提前谋划、引导,三方合力,助力学生以最佳状态奔赴学习新旅程。
家长应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共同做好新学期的准备。(CFP)
学生: “小习惯”帮你应对“开学综合征”
“每年开学初期,班里总会有学生上课打哈欠、眼神游离,这些都是‘收心’不足的典型表现。”泉州七中专职心理教师董子英坦言,假期里学生普遍处于“晚睡晚起、自由安排”的松散状态,若开学前不做调整,很容易出现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时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而主动 “收心”,正是让身体与心理提前适应校园节奏的好办法。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的“收心”方法需兼顾科学性、可操作性、渐进性。董子英给出了主动调节的具体建议:从调整作息入手,逐步向上学时的作息时间靠拢,让生物钟慢慢适应。其次,通过“仪式感”唤醒学习意识——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桌,换上崭新的笔记本、笔袋,和家长一起包书皮,“这些小事能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新学期要开始了’,帮助快速进入状态”。她同时建议,学生可提前翻阅新学期的教材,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
为了维持开学后的学习状态,董子英认为学生可培养两个日常小习惯。一方面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每日计划,包含阅读、学习、运动等,为完成的计划做标记,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二是坚持记录“3件好事”,每天写下自己的小进步或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今天按时完成了学习计划”“帮家人做了一件家务”,以此培养积极情绪,及时调节心态。
此外,面对开学前后常见的焦虑或抵触情绪,董子英提醒学生应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不必自责或逃避。“可以尝试在纸上列出焦虑清单,仅是通过书写与整理,往往就能明显缓解情绪。”她也建议学生多与同学、朋友聊聊假期趣事,共同制定新学期的小目标,“将不安转化为对校园生活的期待,转变往往就在这些轻松交流中悄然发生。”
家长: 与孩子共同做好“开学准备”
家长是孩子“收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者。泉州通政中心小学优秀班主任陈远霞表示,家长应与学校保持积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情绪、作息和学习状态等信息,以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有没有什么遗憾想在新学期弥补?”“开学后早上想几点起床,需要妈妈帮你准备什么早餐?”“如果上课听不懂,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开学前,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度交谈”。陈远霞建议,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孩子坐下来聊30分钟以上,话题可以涵盖作息调整、困难应对、同学相处、学习责任等,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这种平等的对话,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被‘安排’。”
“家长主动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也是拉近亲子距离、缓解孩子开学焦虑的有效方式。”陈远霞举例说,“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怕开学考试,后来发现只要提前复习,就没那么紧张了’。或者聊聊自己当年玩过的课间游戏,像跳格子、丢沙包等。当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曾有类似的感受,他们的紧张情绪往往会减轻,并对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多一份期待。”
除此之外,陈远霞还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好“开学准备”。例如带孩子一起去文具店挑选喜欢的笔记本和笔,鼓励他们参与制定家庭作息表——明确几点起床、吃饭、写作业和运动等,赋予孩子一定的“主动权”。家长还可以在家中模拟一些校园小场景,比如课间与孩子一起下棋、做手工,或者请孩子扮演“小老师”,教家长一些暑假学到的知识。“这些互动能够帮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适应学校节奏,有效减少对开学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
学校: 氛围布置与趣味活动齐上阵
在小学阶段,营造有温度的校园环境、设计趣味化主题活动,是帮助学生“收心”的关键。“要让教室会‘说话’,用细节唤醒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陈远霞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环境布置方案:例如利用新学期板报,以彩色粉笔绘制温馨图画和欢迎语,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亲切感;教室一角可设立“暑假成果展示墙”,收集学生的游记日记、读书笔记、手工作品与摄影照片,既为假期生活画上圆满句号,也让同学们在互相观赏中交流学习;班级后方亦可布置“新学期目标树”,让每个孩子在便签纸上写下具体小目标,如“学会跳绳”“读完10本课外书”“交3个新朋友”等,再将便签贴在“树枝”上,打造专属于班级的“希望之树”,陪伴学生度过整个学期;此外,整理并更新班级图书角,以新鲜有趣的书籍吸引学生课间阅读,帮助他们在书香中静心、收心。
在开学主题活动方面,陈远霞建议开展趣味性的“暑假收获拍卖分享会”,鼓励学生通过实物、PPT、日记或技能展示的方式进行1分钟“快闪分享”;或设计“开学寻宝图”游戏,引导学生探索教室或校园,在趣味互动中快速熟悉环境,消除开学初的陌生与紧张;还可组织“时间胶囊”活动,让学生写下对本学期的期待与目标,密封保存至期末重新打开,实现自我对话与目标管理,增强学习的仪式感和方向感。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