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来源根据被采访人的叙述整理而成,为保护隐私,文中当事人均采用化名。本文内容仅代表被采访人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也不构成对大众观点的概括或解读。
本文来源根据被采访人的叙述整理而成,为保护隐私,文中当事人均采用化名。本文内容仅代表被采访人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也不构成对大众观点的概括或解读。
时光终究没有饶过任何人。当我们回望那段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青春,恍如隔世。曾经的“知识青年”,其实并没有多少知识,却在历史的浪潮中奔赴山野乡间,用最炽热的年华,为国家默默付出。而今,镜中的自己已是白发苍颜,脚步也不再轻快。
我们,真的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应该怎么办?
五十多年前,那一声“上山下乡”的号召,像一道无法回避的使命,将我们推向远方。还记得离家的那一天,站台上是挥别的亲人,车厢里是懵懂却坚定的我们。一路向南,去了海南,去了边疆,去了所有需要青春热血的地方。银锄在烈日下闪烁,大刀在风雨中挥舞,我们垦荒、种地、戍边,用最简单也最艰难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一代人的“传奇”。
那些年,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团结互助的温暖,也有深夜思乡的苦涩;有劳动中的欢歌,也有泪水悄然而下的瞬间。时代将我们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而我们,也用坚韧和纯粹回应了时代。有人说,这是“青春无悔”;也有人叹息,称其“不堪回首”。不管怎样,那段岁月已如烙印,深深刻进了我们的骨血里。
而今,半个多世纪倏忽而过。曾经的少男少女,已被岁月雕刻成满面风霜的老人。走在街上,世界早已不再为我们停留。科技的洪流、社会的骤变,常常让我们感到格格不入,仿佛被遗忘在某个安静的角落。衰老,不只是两鬓斑白、腰背佝偻,更是那种“断崖式”的身体退变,是越来越多的药瓶和越来越少的旧相识。
但,这就是终点了吗?
不,我想不是。正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我们才更要好好活、认真活。
首先,是与自己和解。
回望这一生,无论光荣或委屈,都已成过往。
我们可以释然,可以放下。那些年所受的苦,不是负担,而是淬炼;那些未实现的梦,也不是遗憾,而是人生真实的纹理。学会接纳命运给予的一切,宽恕时代,也宽恕自己。不纠结于“如果当年”,而是珍视“如今依然”。每一天醒来,还能看见阳光,还能呼吸清新的空气,便是生命最朴素的馈赠。
其次,是要善待自己,认真生活。
年纪大了,更不该敷衍度日。晨起一杯清茶,午后一本旧书,傍晚与老友通个电话,或者慢慢写几行日记,记录这一天的微风和心情。生活越是简单,越要过得郑重。我们可以重新拾起年轻时搁置的爱好,写字、画画、听戏、种花,甚至只是安静地坐在窗前,看云卷云舒。不慌不忙,不争不怨,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气和从容?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彼此。
知青这一身份,是我们之间最深的情感纽带。哪怕散落在天涯,一个电话、一次聚会,仍能瞬间重回那段风雨同舟的岁月。我们可以多聚一聚,哪怕只是聊聊家常,说说儿孙,回忆当年的趣事和糗事。在彼此的见证中,我们不再孤独。有些路,只有一起走过的人才懂;有些话,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会听。
此外,不妨把这一生的故事留下来。我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跌宕起伏,从荒芜到繁荣,从困顿到开放。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大时代中的一颗珍珠。可以写给子孙看,也可以分享给愿意了解的年轻人。不是为了诉苦,而是为了记住。记住我们如何爱过、奋斗过、失望过又希望过。这些真实的人生,远比教科书更鲜活,也更动人。
有人说,老人最大的财富,是回忆。而我认为,最大的智慧,是在有限的时光中活出无限的滋味。不必叹时光无情,不必怨命运不公。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人生四季皆成风景。
如今,当我们站在人生的暮年回望,那些青春的记忆依然鲜活,而未来的道路依然在脚下延伸。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即将写完最后一章,但笔仍握在自己手中。是将未了的心愿化作行动,还是让遗憾随风飘散?是静静地等待终曲,还是为这段非凡的人生再添一笔亮色?
我们这一代知青已经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选择都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后的注脚。而你的答案,又是什么?欢迎在文末下方留言!
来源:东琳碣石以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