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篡改!马英九痛批赖清德媚日淡化抗战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06:37 2

摘要:2025年8月29日,在中国国民党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上,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针对赖清德当局刻意淡化日本殖民暴行的行径作出重磅回应。这场近20位蓝营要角与抗日志士后人参与的纪念活动,直接揭示台湾抗日历史与当代政治话语权争夺间的核心矛盾。

2025年8月29日,在中国国民党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上,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针对赖清德当局刻意淡化日本殖民暴行的行径作出重磅回应。这场近20位蓝营要角与抗日志士后人参与的纪念活动,直接揭示台湾抗日历史与当代政治话语权争夺间的核心矛盾。

追溯台湾抗日史,其时间跨度远超对岸大陆。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起,丘逢甲、姜绍祖等先贤揭竿而起,50年殖民统治期间共爆发近百次武装抗争,死亡人数超过40万。文献数据显示,1930年雾社起义死亡原住民达1236人,占当地赛德克族总人口70%。林献堂、蒋渭水发动的非暴力抗争持续34年,仅1925年至1935年间就组织400余场反日集会。这种"双轨抗日"模式既反映台湾社会抵抗方式的多样性,更体现对中华文明的根本认同——参与座谈会的连震东之子连战展示父亲战地日记时指出,抗日志士的遗物中普遍存有青天白日徽章与孙中山画像。

马英九特别强调中国战场对二战全局的战略贡献。据统计,1937至1945年间,中国战场歼灭日军44.7万人,占日本海外作战总兵力35%。武汉会战期间台籍军夫阵亡登记簿显示,超过1800名被迫参战的台湾同胞死于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间接佐证中国战区牵制80万日军的真实性。日本防卫厅战史室1993年解密文件承认:"如无中国战场消耗,帝国陆军1942年即可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计划。"这种战略价值在1945年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受降仪式中得到国际法确认,美国第14航空队拍摄的纪实影像中,陈仪代表签署的受降书明确使用"台湾澎湖列岛交还中国"表述。

对照历史真相,赖清德当局的历史虚无主义操作形成尖锐对立。其近期在"团结十讲"中刻意跳过台湾光复史实,使用日本右翼惯用的"终战"表述替代"抗战胜利"。台教育部门2024版课纲将"慰安妇"内容由3页缩减至1页,删除"被迫"等定性词语。更严重的倒退出现在纪念活动层面,据国民党智库调查,民进党执政八年间,官方抗战纪念活动削减82%,今年台南市长拒批"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场地申请。这种系统性历史篡改引发社会分裂——中天新闻民调显示,30岁以下青年对抗战史实认知完整率从2016年68%暴跌至2025年23%。

当马英九质问"赖清德应为媚日言行道歉"时,实质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底线。日本交流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台湾对日历史争议问题抗议锐减92%,但同一时期冲之鸟礁护渔行动却中止了19次。台北荣总医院精神科临床统计显示,"日据优越感妄想症"案例八年间增加37倍。这些数据印证马英九的警示:历史记忆的断裂正在侵蚀台湾社会的主体性认知。正如台湾抗日亲属联谊会会长李明勋所说:"忘记自己祖父如何被日军斩首的族群,终究会沦为精神上的流浪者。"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空坐标,历史教育关乎民族未来的走向。马英九引用德国历史学家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强调必须建立不可逆转的集体记忆框架。大陆近年在金门、马祖开展的战地史迹认证工程,两岸合编的《台湾抗日实录》被哈佛燕京学社列为东亚史教材,这些文化工程正形成对冲历史虚无主义的积极力量。在台北中山堂光复厅陈列的《开罗宣言》原件前,任何扭曲历史的企图终将在法理与事实面前现形。

来源:虎士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