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两面人生:从泥腿子到百亿富豪,他把钱砸向教育的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11:37 3

摘要:79岁高龄,摔断肋骨还坐轮椅去答辩,就为了那所耗资百亿的福耀科技大学。

79岁高龄,摔断肋骨还坐轮椅去答辩,就为了那所耗资百亿的福耀科技大学。

今年3月份,教育部总算点头了,批了他的「智能制造」和「AI材料」两个专业,

这所学校今秋就开始招生了,听说分数线硬得很,比好几个985都高。

曹德旺这辈子,从放牛娃到玻璃大王,比电视剧都魔幻。

1946年,这位后来被称为「小印度」的婴儿出生在一个有钱人家,他爹可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

但好日子没过几年,家里全部家当装船走水路,结果沉了,9岁的曹德旺就这么从少爷变成了穷光蛋。

他娘是个硬脾气,家里就那点地瓜粉糊,分给五个娃也就舔舔碗底,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低头求人。

在福清那个穷乡僻壤的曹厝村,小曹德旺靠捡柴火活命。

天不亮就得爬山,用竹耙子扒松针,他琢磨出个门道:「先顺风再逆风」收,能多装三成。

这招儿听着土,后来却被他用到了玻璃厂的原料计算上,硬是把成本砍掉了17%。

有次在达沃斯那种大佬云集的场合,曹德旺冒出一句:「饿肚子是最好的商学院」。

这话搁别人嘴里可能是鸡汤,从他嘴里说出来,那是血淋淋的真实。

1984年,曹德旺在武夷山的盘山公路上,听司机抱怨:「一块日本进口汽车玻璃要6000块,够买三台桑塔纳了!」

那会儿中国汽车玻璃全靠进口,曹德旺听了心里窝火。

他拿房子做抵押,买了芬兰的钢化炉设备,结果芬兰工程师玩阴的,故意把炉温调高50℃,弄得产品合格率只有可怜的11%。

外国人想看笑话?没门!

曹德旺硬是在生产线上连蹲了72小时,最后发现了窍门:用武夷山的红土做耐火砖能精准控温。

这个土办法让福耀玻璃在1986年的合格率蹭蹭往上涨,一下到了92%。

从这开始,国产汽车玻璃才算有了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这老头儿又倔又狠,要钻研起来跟疯了似的。

2001年,美国商务部对福耀征收11.8%的反倾销税,换别人可能就认栽了,曹德旺却来了三招狠的:

一是请前美国商务部长助理当律师;

二是在底特律建了个「透明工厂」,生产全程直播给人看;

三是把每片玻璃的成本拆成236项数据交给WTO。

这场官司打了1487天,花了1.2个亿,最后中国汽车玻璃真就零关税进了北美市场。

曹德旺说得痛快:「他们用法律当武器,咱就用法律当盾牌。」

这事后来被哈佛商学院当案例教学生了,也让福耀在全球玻璃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讲真,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比啥励志故事都管用。

2021年,75岁的曹德旺开始折腾福耀科技大学,每天干16个小时。老头儿亲自测教室隔音材料,

把图书馆每平米造价从1.2万砍到3500,省电费连校长办公室的空调都给取消了。

就这么个精打细算的铁公鸡,给大学砸了上百亿。

更绝的是,他在工地摔断肋骨后,还坐着轮椅去应付教育部专家的评审。

今年3月20日福耀科技大学终于获批后,曹德旺还搞了个「贫困生终身追踪基金」,承诺学生要是失业一天,福耀就养他一天。

这份对教育的执着,说白了就是因为他小时候没机会读书。

有钱后想弥补这个遗憾,可能也是人之常情。但100亿砸下去,这老头儿图的可不只是名声。

曹德旺的慈善观变了好几次:

1983年他捐了2000块修小学,说是「不想孩子像我一样没书读」。

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了5000万,还要求「每顶帐篷必须有福耀标识」,被骂了一顿后终于开窍:「慈善不该是商标」。

到了2020年疫情期间,他让海外子公司采购40吨物资,这回学聪明了,「不宣传不报道」。

今年3月18日,他又向甘肃地震灾区追加捐了5个亿,要求「每分钱必须买成棉被粮食直接发到户」。

这变化,说明老头儿确实有在反思。

从拿慈善做广告,到真正懂得低调做好事,这进步可不小。

1969年,曹德旺用8斤粮票换来一张黑白照片,就这么定了终身大事。

他老婆陈凤英不识字,但在曹德旺第一次破产时把嫁妆都卖了,只说了句:「你去做大事,我守家。」

1990年福耀上市前,曹德旺遇到了红颜知己,写信要离婚。陈凤英的回信只有一句话:「房子和孩子留给我就行。」

这一下把曹德旺给整明白了:「婚姻不是风花雪月,是暴雨里的一把伞。」

现在曹德旺160多亿资产全登记在老婆名下。

他常说:「企业家最大的慈善是不让家人成为社会负担。」

这种观念也体现在他的管理上:员工可以带宠物上班,但高管早上6点半开晨会,迟到就罚1000。

曹德旺说:「管理像玻璃,太硬会碎,太软会垮。」这话挺有道理,就是不知道他的员工听了作何感想。

2017年曹德旺在俄亥俄州代顿的工厂遇到工会闹事,他用三招化解了危机:

一是给工人发防割手套,工伤率下降80%;

二是编了本《文化对照手册》,把中美管理差异写清楚;

三是开放CEO邮箱,三年收到了4271封员工来信。

这事后来被Netflix拍成了纪录片,《时代》周刊评价说:「他用东方智慧溶解了铁锈地带的坚冰。」

今年3月15日,美国工厂纪录片的续集开机了,这回聚焦中美新能源之争,曹德旺还亲自客串。

这老头儿对全球视野的追求,确实不一般。

面对AI对汽车业的冲击,这位79岁的老人家启动了「玻璃革命」:研发能显示路况的AR挡风玻璃,还试验用光伏玻璃给电动车充电。

说实话,一个快80岁的老头儿,放在中国很多家族企业里,早该退休含饴弄孙了。

曹德旺却还在琢磨怎么让玻璃跟上AI时代,这股子不服老的劲头,真得佩服。

曹德旺这个人,透着一股子穷人家出身的狠劲儿。

别看他现在富可敌国,骨子里还是那个饿着肚子捡柴火的福清农村娃。

福耀科技大学也好,慈善捐款也罢,背后都有他那套独特的逻辑。

这老头儿从不做亏本买卖,即使是砸钱办学,恐怕也是瞄准了中国制造业的人才断层。

不管咱们怎么评价他,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从饥饿年代爬出来的企业家,

用一辈子证明了比起低头乞怜,靠自己的双手和脑子活出个人样才是硬道理。

来源:奋发海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