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咋“卷”到分钟级,“观天测雨”硬核科技引来围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1:12 1

摘要:3月23日,济南市气象科普馆里,6岁的乐乐按下模拟降雨机器按钮的瞬间,兴奋得手舞足蹈。这场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吸引了2000余名济南市民走进气象“心脏”,近距离感受“观天测雨”硬核科技。

3月23日,济南市气象科普馆里,6岁的乐乐按下模拟降雨机器按钮的瞬间,兴奋得手舞足蹈。这场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吸引了2000余名济南市民走进气象“心脏”,近距离感受“观天测雨”硬核科技。

硬核科技秀

天气预报“卷”到分钟级

“这台机器能预判龙卷风的小心思!”

在气象观测场,垂直探测“双星”—云雷达与量子激光雷达成为焦点。它们如同高空气象侦探,能穿透云层扫描高空风速、温度,甚至捕捉到暴雨云团“暗戳戳”酝酿的动态。

市民惊叹:“难怪月初那场暴雪预警能提前一天发到手机上!”

济南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恬介绍,济南积极推进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打造了高精度、广覆盖、空天地一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网,包括地面和垂直气象观测、多源遥感资料应用等。通过改进雷达外推算法和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实现了2小时内分灾种、分区域的精细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短时临近预报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公里级,更新频次为每10分钟一次。

更让科技迷狂喜的是“济南数字气象台”的升级:分钟级更新、百米级精度的预报系统,让天气预测从“盲盒”变成“实时直播”。

目前,“济南数字气象台”已接入智慧泉城应急指挥大厅。同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每10分钟更新的气象实况和精细化预报。

沉浸式体验

人人都是天气“指挥官”

“六级大风骑车,比爬千佛山还累!”

在极限风速体验区,中学生小刘拼命蹬车才触发六级风力警报,喘着气感慨:“大风天外卖小哥太不容易了!”隔壁气象知识问答中,市民在抢答中获得更多气象知识。“原来躲雷不是跑得快,而是蹲得低!”

最火爆的是“小小气象主播”环节。戴上耳麦、指向虚拟地图,市民瞬间化身气象主播。“演播室采用的是‘抠蓝’技术,穿蓝色衣服会有‘隐身’效果。”听着讲解,不少市民跃跃欲试。

“观众朋友,明天济南局部有‘番茄炒蛋’——哦不,暴雨黄色预警!”一位大叔的即兴发挥引发全场爆笑,背后却是气象人日复一日地严谨:每条预警需整合多项数据、校验多道流程,只为快1分钟发出气象警报。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是生活预告片

高温是怎样“炼”成的,“轰隆隆”的雷声是怎么形成的,暴雨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在气象科普长廊,一幅幅海报向市民展示着气象科普知识。“原来极端天气不是新闻,而是生活预告片。”带着孩子参观的张女士若有所思。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和近年来的气象记录,李恬介绍,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雷雨大风和冰雹、高温、寒潮和暴雪、大雾、龙卷风等。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率。她解释:“就像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天气预报就是很多专家在一起对未来的天气变化做出预报结论。”

2024年济南市晴雨网格预报准确率89%,位列全省第2名,暴雨(雪)网格预报准确率26%,高于全球平均5个百分点。2024年暴雨(雪)、强对流预警信号准确率分别为96.5%、94.6%,平均提前量91、71分钟。

而市民能做的远不止被动接收预警:少开1天空调减碳4公斤,阳台绿植降低热岛效应……“对抗气候变暖,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气英雄’!”

当孩子指着天空问“为什么冬天不冷”,当老人看着手机预警学会紧急避险,当年轻人用低碳生活“对冲”全球变暖——每个人,都在成为守护泉城晴雨的最强“预警系统”。(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赵尚梅 拍摄/剪辑:王智铭)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