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的两首宋词《青玉案》,一首前无古人,一首后无来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6 22:30 2

摘要: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唐朝有唐朝的诗,宋朝有宋朝的词,元朝也有元朝的小曲。

今天我们不说唐诗,不说元曲,就说一说宋朝的词,而且是宋朝非常有名的两首词。

为什么要说这两首词呢?因为两首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还与王国维有很大的关系……

要说词的话,肯定要先说词牌名。

唐诗的题目比较随便,随手一写就有了,但是宋词不一样,宋词的题目里有词牌名,而词牌名又与这首词的内容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而这两首词的词牌名为“青玉案”,出自东汉学者张衡的《四愁诗》。

历史上叫张衡的人其实有很多,但是这位张衡肯定是最有名,这就是发明了“地动仪”的那个张衡。

张衡不光是个科学家、发明家,他还是个诗人,他笔下的这首《四愁诗》,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说出自己的心中的郁闷。

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孙文清,曾编写过一本《张衡年谱》,归纳了张衡这一生中做的事。

那么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四愁诗》写于公元137年,当时是汉顺帝刘保在位,而张衡此时担任河间相。

而张衡写这首诗的目的,一是为了抒情,二是为了求职。

从表面上看,《四愁诗》是一个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寻找美女,但是却找不到,因此而发愁,故起名为“四愁”。

但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很明显张衡并不是真的在找美女,他要找的是能赏识自己的人。

汉顺帝的前任皇帝是汉少帝,但是汉少帝五月登基,十二月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什么影响。而在汉少帝之前,是汉安帝刘祜,刘祜在位时期,朝堂上十分混乱,无德之人顺利上位,有能之士却被排挤。

一时间“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

张衡此时已经入朝为官,但是由于他无权无势,最终只能被外派到河间来。

张衡也曾托关系找门路,想要返回洛阳当官,但是这些有权力的官员眼中只有金钱,没有才能,因此一直没有人愿意举荐他。

张衡亲自去拜访过很多人,但是却总是无功而返。

而这也对应着诗中的“四处寻觅”。

汉少帝即位之后,阎太后临朝摄政,她为了构建自己的势力,将之前那些掌握大权的官员全都杀了。

但是除去一批权臣之后,又有一批贪官补了上来,他们之间唯一不同的是,信赖的官员是效忠于阎太后的。

而汉少帝暴亡之后,阎太后也随之失势,刘表的乳母宋娥发动政变,让刘保当上了皇帝,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之后,马上又清除了阎太后的势力,开始为自己当皇帝布局。

走了一拨人,自然要再来一拨人,不过刘保可不像阎太后一样,安排自己的人当官。

汉顺帝发布诏令,寻找全天下的有能之士前来当官。

张衡也想去,但是他又担心自己被排挤,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四愁诗》。

这样既能在汉顺帝那里卖个惨,说明自己有多么不容易,多么倒霉,又能让汉顺帝感受一下自己的才华,一举两得。

汉顺帝看完张衡这首诗之后,果然十分欣赏张衡,当即就下令将张衡调到了洛阳,让张衡当了大官。

这个故事的结局虽然是好的,但是只看这首诗的话,还是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氛围。

因此,这个出自《四愁诗》的词牌名“青玉案”,天生带着一种怀才不遇的意味。

《青玉案》正体

那么众所周知,词牌名一旦确定,那么这首词的格式也就确定了。

宋词与唐诗不同,唐诗都是分题体裁的,什么五言绝句、七言律诗都是有固定格式的。

虽然宋词也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宋词的固定格式是根据每首词的词牌名来的。

一首以《临江仙》为词牌名的词,和一首以《青玉案》为词牌名的词,断句和韵律都是不一样的,每个词牌名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格式。

那么这种格式是谁来规定的呢?一般来说,是由第一位使用这个词牌名的人来规定的。

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种“抢占商标”式填词,拿着一个新的词牌名,随便写点东西,那也是第一个,这显然很不合理。

于是后来人们便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一个词牌名的格式,应当有一首“正体”,这首正体的格式便是这个词牌名的格式。

而成为“正体”的这首词,自然是被人们认可过的好词。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词牌名下的“正体”,都是前无古人的词,而《青玉案》的正体便是由宋朝人贺铸写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这首词尤为出名,它甚至还让《青玉案》有了第二个名字《横塘路》。

贺铸是赵匡胤他媳妇那一家的后人,虽然跟皇家沾点关系,但是过得并不是很好。因为自从赵匡胤去世之后,他的弟弟就“篡位”了,与赵匡胤这一脉有关的人,全都不受待见。

贺铸虽才华横溢,但一直没能当上大官,顶多也就当个通判之类的小官。

怀才不遇的贺铸与张衡当年的境遇颇为相似,因此贺铸对张衡那首《四愁诗》非常喜爱。

所以他引用《四愁诗》里这句“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也就很合理了。

而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写得其实也是怀才不遇,为国担忧的事。

而且贺铸也是用“美女”来指代引荐之人,或者直接指代的就是“官职”。

也有人说,这个“美女”其实就是贺铸自己,贺铸这是在顾影自怜。

不管怎么说,这首词都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味、巧妙的修辞手法,被后世历代文人盛赞。

说完了这首“前无古人”的正体,接下来再说一首“后无来者”的精品,这首精品的名字叫做《青玉案·元夕》,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可是宋朝一位颇为有名的词人,他被后世称为“词中之龙”,可见其确实有一手。

而这首《青玉案·元夕》,也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知道这首词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这首词中有一句话,那可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开头的时候,我们引用的王国维的话,而王国维先生还有一段话非常有名,就是《人间词话》中关于三重境界的那一段。

其中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词朗朗上口,意境深远,看过一遍就忘不掉,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而这句词,其实就出自辛弃疾这首《青玉案·元夕》的下阕。

既然辛弃疾选择以《青玉案》为词牌名,那就说明这首词也是借着写“美人”的机会来写个人遭遇和国家大事。

这首《青玉案·元夕》看似在写元宵节的美景,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辛弃疾真正想写的,其实是那些正在受苦的百姓。

整体看下来,整首词内容优美且充实,深刻且复杂,意境深远,主题明确,绝对是“后无来者”的佳作。

这两首《青玉案》都是词中佳作,堪称此生必读之经典。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