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朝时,榆林是九边重镇。《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才最多”。当时的大同、宣府、辽东,经常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但蒙古人一到榆林,榆林守军便主动出击,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还经常攻入草原,对蒙古人进行“捣巢”和“赶马”行动。榆林虽然孤悬塞外,但
很简单:因为陕北的榆林军队对日军是降维打击。
在明朝时,榆林是九边重镇。《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才最多”。当时的大同、宣府、辽东,经常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但蒙古人一到榆林,榆林守军便主动出击,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还经常攻入草原,对蒙古人进行“捣巢”和“赶马”行动。榆林虽然孤悬塞外,但“士马健斗”,固若金汤。
《明朝那些事儿》这样写榆林:“我曾查阅明代兵部资料,惊奇地发现,秦兵的主力,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陕西榆林”“榆林,是个非常奇特的地方,据说每次打仗的时候,压根不用动员,只要喊两嗓子,无论男女老幼,抄起家伙就上,而且说砍就砍,绝无废话”。
崇祯16年,榆林的精兵已被调走,“榆林益空虚”,榆林城被李自成大军包围,但榆林坚决抵抗,坚守12天,无一人投降,最终陷落,全城殉国,除了此次,榆林再也没被攻陷过。《明史》记载:“其忠烈又为天下最”。
清康熙14年(公元1675年),周世民叛军围攻榆林城,榆林军民奋起抵抗,坚守城池3个月,迫使敌军退去,康熙皇帝闻报后,于当年闰五月十四日欣然命笔“两守孤城,千秋忠勇”赐榆,以示对榆林军民两次守城壮举的嘉奖。军阀混战时期,内蒙欲脱离中国,榆林军阀井岳秀派兵驻守内蒙,捍卫了中国的统一。
抗战时期,华北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打到山西保德县,然后攻入榆林府谷县,结果几个小时后就被榆林军队打跑,付出了极其难看的交换比,狼狈逃回山西。当时日军有19人掉队,榆林军队追到山西,生俘1人,击毙18人。“大日本皇军”破天荒地跑得比兔子还快,连队友都不要了。
驻蒙日军一路攻占呼和浩特、包头,攻入鄂尔多斯,围攻东胜县城。东胜县城驻扎榆林军队一个营,拼死抵抗日军一个星期,最终只剩7个人,这时榆林骑兵赶到,击溃日军。
至此,华北日军和驻蒙日军都在榆林面前戛然而止。战争中只有战线和高级将领的阵亡无法造假。抗战整整8年时间,日军都未能再踏入榆林半步。哪怕日军扫荡最猖獗时,都不敢来榆林撒野。抗战中榆林阵亡的最高指挥官仅仅是一名营长而已。抗战前我党军队长征至陕北。西路军失败后,我党在榆林大量征兵,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张学良不信邪,派东北军进攻陕北,瞬间被歼灭2个半师,败得比与苏军作战的“中东路事件”都惨。从此张学良吓破了胆,转头扣留常凯申发动西安事变。
抗战后常凯申不信邪,派胡宗南率领30万大军攻入榆林,结果被反推到了四川。国军的一路重点进攻直接覆灭。
但榆林主城一直在榆林军阀部队手中。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三次围攻榆林,都被打退。人民军队多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只好挖地道进攻。榆林守军在城墙四周安放大瓮,日夜侦听。只要听到挖掘声,就破坏地道。在朝阳观一带,发现地道,便动用人力挖了一道壕沟,只要地道露头,就用机枪扫。榆林守军也进行地道对挖,只要跟人民军队的地道挖通,就掳去挖洞的战士,抢走炸药和工具。还有些榆林守军用绳子缒出城,寻找地道通气孔,然后扔进手榴弹。后来人民军队把榆林城墙炸开20米宽的一道口子,但依然冲不进去,口子也被堵上。
最终,等到全国都解放,南京、西安、太原等市全部陷落,榆林已成孤城,才宣告和平解放。
榆林军阀部队改编后,迅速开往大西北,解决了马家军。
榆林人自古留着不屈的血。
因此,当时的实战战斗力,榆林军队>苏军>日军>国军中央军>国军杂牌军。
榆林对抗战胜利和共和国的建立居功至伟,榆林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来源:Rex配方师